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与策略探讨

2019-10-21刘洪军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策略探讨初中体育

刘洪军

摘 要:新课改的推进,是社会充分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現之一。教育事业的改革,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主选择权利得到重视。初中体育学科的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对各学科的发展进行全面了解,在充分了解学科知识的前提下更好地对自身今后发展进行规划。体育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建立重视锻炼的意识。

关键词:初中体育 学生主动参与 策略探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得到提高,但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缺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缺少主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而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社会、学校、家庭对体育锻炼教学的不重视。针对教育现状,初中学校教育开始有针对性地对体育学科教学引起重视,希望能通过这种有感染性的教育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增强主观运动意识。体育教学深入初中学科教育,既有助于学生身体方面的成长,也能间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相关策略。[1]

一、体育学科教育意义及其教学特点

体育学科教学,就是指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运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对运动器械进行良好了解后实际进行活动参与,从而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初中体育教学不同小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课余学习活动的放松,更多的是有针对性的根据初中教学课程对学生进行合理运动安排,以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初中学习课程科目增加,学业任务繁重,相比较于小学时期的课余活动时间较少,这是初中体育学科的阶段性特点,从另一种层面上来说,也是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无法得到高效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初中体育教师只有对学生学科发展、身体发育特点、性格特征进行大体把握,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高标准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各方面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2]

二、加强学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

教学效果的提高不仅仅需要教师单方面努力,还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进行。所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程度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有效帮助课堂加快课程进度。从培养学生运动习惯的观点出发,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热爱运动、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而另一方面,教师也能通过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来对其课堂学习内容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薄弱内容进行提升,通过调动教学学习氛围来确保课程进度的顺利完成。在保证教学目标达到的前提下,间接的督促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其上课积极性和课程任务完成情况,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对学习知识内容产生印象,进而深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实际提高学生主动性的策略探讨研究

1.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其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在传统教学中,体育学科的教学大多采用理论知识传授和体育笼统技能的教育。大多数初中体育教师都采用这种传统式教育教学方法,所以学生所接收到的知识过于单一化,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性也就无法得到提高,甚至还因对教学无法产生兴趣而使之降低。这一现象的出现充分表明了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了解体育知识面的重要性。教师也应从中得到启发,对自身教学方式和传授内容进行深刻研究探讨,以求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教师将理论科学知识与实践运动相结合,再与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结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教学方式方法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步骤,而教学内容就是根本决定学生是否愿意更深入的对其进行学习研究探讨。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乒乓球相关知识教授时,教师可以通过引用有关乒乓球赛事视频来集中学生注意力,然后根据视频中出现的乒乓球运用技巧,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随着学生对比赛进程的关注,学生对乒乓球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就被有效调动,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其进行探讨学习,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更容易被学生吸收消化。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切实让学生体会体育学习的魅力。在新课改的改革创新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日渐凸显。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在课堂占总要地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传输和讲解,没有切身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其产生抗拒心理。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工作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安排,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也同步进行调整。肯定学生的课堂主人翁的地位,让学生基本了解教材内容和对相应体育运动技能进行良好掌握。并且阶段性地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以保证其学习的正确性。

3.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对体育学科产生了解欲望。初中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程度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感兴趣程度直接挂钩。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手段对其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培养和激发,并根据其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学科内容教授。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体育游戏情境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利用游戏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来促进学生自主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调动,课堂注意力也能得到有效集中。该教学方法在对学习氛围进行充分调动的同时也能加强师生交流,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结语

体育学科教学是影响初中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来实际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举措。提高学生在体育学科中的主动参与程度,能高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韦茂生.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9(08):86-87.

[2]谭江霞.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猜你喜欢

策略探讨初中体育
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的实施探讨
探讨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策略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