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探析

2019-10-21徐永来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小学数学策略

徐永来

摘 要:小学数学该阶段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学定教”理念的运用得到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普遍关注。“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促使教师行之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将简要概述“以学定教”,并分析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学定教 策略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促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了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作为初始阶段的教学,小学阶段的学习发挥着关键的基础作用。在此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还要尊重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促使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从中受益,由此教师应该积极响应,科学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一、“以学定教”概述

“以学定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广泛运用在了各级教学中。其基本概念便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以学生作为教学根本,尊重学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性,与此同时,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学定教”运用的根本便是推进素质教育。

“以学定教”的运用,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更新教学观念

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故步自封,时时刻刻想在课堂教学中展现自身的权威,强制性地向学生填充自己的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形成,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来说有弊无利。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基础阶段,也是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学科[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这也深刻体现在学生减负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不断的练习做题,对此,适当的练习能够巩固知识,但是过于偏重,不仅会增添学生负担,还会引发不良情绪,阻碍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一般教师会直接指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并且讲解三角形所属的性质,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突出三角形在数学知识中的作用,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难以有效理解的。对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促使学生行之有效的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寻找他们共同的特征。问题提出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便会展开思考主动去认识身边的物体形状,由此顺应了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课上,教师便可以在学生分享过后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对于三角形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课后,教师可以在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外实践,能够走出课堂,实现减负。

2.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

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以自身作为教学的主体,展现自身的权威,仍旧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该模式持续性的运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伴随数学知识难度的上升,许多学生会出现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综合成绩。兴趣是有效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思考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树立创造意识[2]。对此,教师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思考、合作中收获知识。

例如:在教授《乘法的运算》时,对于初次接触乘法的学生来说非常难理解,无法有效掌握运算性质,同时,由于部分小学生会存在畏难心理,由此容易使得课堂氛围陷入僵局,对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的空间。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乘法口诀,有没有发现它与加法的联系呀?”“我们可以使用加法对乘法运算进行解释吗?”由此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勇于探索知识,深刻记忆自己获取的知识,由此也方便了教师的监督引导。总而言之,从学生出发推进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还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3.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以学定教”还有一大特点便是尊重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对此,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由此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要促使学生成绩进步,还要推动学生的群面发展。

例如:针对成绩优良,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良好的学生,教师需予以鼓励,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接受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细心的引导,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对学习的热忱。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渗入“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尊重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更新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让教师成为真正的引路人。同时,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从学生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目标。

參考文献

[1]尹文明.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4):95.

[2]邬国良.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J].祖国,2017(22):231-231.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小学数学策略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