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探索

2019-10-21张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本文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进行分析,先对当前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的现狀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列举,而后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路径,如加速高职思政教育职能的转型、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想教育的传承价值等,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路径

引言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促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质量,提升人才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工作落实来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都必须注重方法探究,增强效果。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现状

1.培养方式还较为传统

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时,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培养的方式过于传统,工匠精神本身就是一个钻研工艺、沉迷技术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要对这个概念充分理解,但是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因此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能足够深入,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会遇到困难,其中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未将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内涵与教育价值功能充分体现在隐性的教育实践中。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中接近三分之二比例的学生并未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刻认识;接近四分之三比例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堂的理论知识的比重过大,与日常生活相距甚远。

2.工匠精神的教育功能发挥不够充分

工匠精神在思政教材中的描述过于理论化、教条化,因此学生认为这些精神离自己的基本生活太远,只与那些拥有工匠精神并且凭借工匠精神获得成就的人员有关,这是一种片面、偏离的认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将教学内容与大量的实例进行结合,让“工匠精神”的教育性更强,让其可以更加贴合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进而发挥出更强的思政教育价值。

3.思政课堂缺乏实际体验性的教育

工匠精神如果不能落实到学生自己的身上,就永远是一个躺在纸上的理论。但是校园教育的理论性更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抓住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教学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实习或是参与项目课题的过程中接触、理解工匠精神,甚至可以在艰苦的实践过程中养成工匠精神,这种通过技能实践方式养成工匠精神的方法可让学生的理解更多透彻。但是事实往往是学生通过实习或者参与项目接触工匠精神的机会并不多,此时教师就必须主动的增加实践与体验性的实操教育比重,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现实路径

1.加速高职思政教育职能的转型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职能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进行指导与建设,包括职业道德、道德品质、思想意识等方面,尽量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具备更扎实的学科素养,思政也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因此思政也有自己的学科素养,同时与一般的工具性学科相比,思政的学科素养涵盖范围更广,更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更多,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其中的工匠精神刚好是思政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比重本身就较高,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工匠精神以及其在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校方则应在政策上支持工匠精神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让思政教育的职能转化得更加充分,因为工匠精神不仅在学生的“三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中也属于重要的组成内容。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可以让这种精神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技能养成等方面得到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帮助学生尽早可以在人生与职业中利用这种精神获得更好的发展。

2.提升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想教育的传承价值

工匠精神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虽然是正确且必然的做法,但是为了让工匠精神能被解读得更加透彻,校方与教师都必须对思政教育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让工匠精神可以与教材更为恰当、自如的融合。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将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性改革,注重与学生的职业类别、实践活动等结合,让学生可以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充分认识。最后是教师还要积极利用信息教育手段,如微课、多媒体设备、慕课等方式,让学生可以被因材施教。

3.大力营造匠心文化氛围

利用思政教育手段与氛围营造的方式对工匠精神进行传扬,是帮助更多学生拥有匠心精神,可以在实际社会实践与未来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与荣誉。因此校园内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匠心文化氛围,可以让思政的育人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使用隐性教育的方式,让校园内进行展板、展板、报刊等方式的教育,让这种潜移默化地教育方式将工匠精神更为深刻的镌刻在学生的头脑中。同时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也是宣传工匠精神事迹的好方式,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工匠精神的纪录片观影,让学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感受工匠精神可以给予一个人怎样的成就与磨炼。

结语

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髓组成之一,教师应注意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加入更多的工匠精神宣传与传承内容,让高职学生可以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秉承这一精神,获得更好的人生与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艳君.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西部学刊,2019(06):105-107.

[2]陈曦.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1):10-13.

[3]倪良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行性与必要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3):111-112.

[4]陈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制约因素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1):97-98.

作者简介

张莎,女,汉,湖南湘潭,1987年3月,硕士研究生,讲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