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用“退”的思想设计解题教学

2019-10-21肖文军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垂线过点动点

肖文军

【摘要】:“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之一,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显性标志,如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是数学课堂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具体课例说明如何采用“退”的思想,稚化问题起点,通过逐步“叠加”的方式体现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求知欲,提高解题能力,使得数学解题教学扎实高效。

【关键词】:问题设计 “退”的思想

一、从复杂问题“退”到简单问题

复杂问题有时是简单问题的叠加,即条件不断增加构成,我反其道行之,将问题“退”到比较容易入手的问题进行分析,再逐步向复杂问题过渡。

本学期,我上八年级,教《一次函数》这个章节时,一次备课,我做题、选题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問题呈现(2014四川内江)如图,已知A1、A2、A3、…、An、An+1是x轴上的点,且OA1=A1A2=A2A3=…=AnAn+1=1,分别过点A1、A2、A3、…、An、An+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B3、…、Bn、Bn+1,连接A1B2、B1A2、B2A3、…、AnBn+1、BnAn+1,依次相交于点P1、P2、P3、…、Pn.△A1B1P1、△A2B2P2、△AnBnPn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S3、…、Sn,则Sn为__________.

问题分析:这是2014年四川内江中考题选择题的压轴题,图形复杂,计算量大,如果直接给学生做,以我校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能把题目看懂都很不错了。我考虑到这是一次函数与面积的综合题,解题思路和方法使用比较多,于是按照由复杂“退”到简单的思想,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在x轴上,OA1 =1,过A1

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求△A1B1O的面积。

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在x轴上,OA1= A1A2=1,分别过点A1、A2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连接A1B2、B1A2相交于点P1,求(1)点P1的坐标,(2)求△A1B1P1的面积?

设计说明:先将图形变为最基本的Rt△A1B1O的面积,将n个点变为1个点,将问题“退”到最起点(如图1)。在图1在基础上,叠加新的条件,逐步向要达成的目标过渡,为了更准确的提示学生,特别加上了求点P1的坐标这一个小问,使得问题再次被“退”到更底的台阶。

教后反思:学生在经历了1、2两个小题的探究学习后,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克服难题恐惧心理的情感目标,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收获成就感,为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从一般位置“退”到特殊位置

特殊图形具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解决有关动点的问题时,经常需要从特殊图形入手,利用特殊图形蕴含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去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问题呈现:如图3,在矩形ABCD中,AB=3,AD=4,点P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分别向对角线AC,B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求PE+PF的值.

问题分析:从结论分析,这是要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和的问题,点P的位置又不是特殊的位置,学生很难直接求解。但考虑到P是动点,所以可以将点P的位置特殊化。于是按照由一般“退”到特殊的思想,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如图4,在矩形ABCD中,AB=3,AD=4,过点D向对角线AC,BD作垂线,垂足为G.求DG的值.

设计说明:将点P的位置“退”矩形ABCD的顶点D后,问题由两条线段的和“退”为一条线段的长,解题方法也凸显——等积法。为我们找到一般解法提供了思路,即在图3中连接P和对角线的交点O。

课堂收获:学生在经历了矩形中的问题后,化“退”为“进”提出了这样的新问题:

问题1、如图5,在□ABCD中,对角线AC⊥AB,AB=3,AD=4,点P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分别向对角线AC,B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求PE+PF的值.

问题2、如图6,在菱形ABCD中,∠ABC=60°, AD=4,点P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分别向对角线AC,B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求PE+PF的值.

正方形、梯形呢?还有类似的图形、结论、解法吗?留给学生课后继续拓展。

教后反思:我们将问题“退”到最基本图形、最核心的方法后,学生不仅收获了这个题目的解法,还创造性的提出了这个问题在特殊四边形的系列化问题,产生一个个既类似又有区别的问题,将之作为师生讲练的载体和思维双向交流、演绎的基础,通过这一“退”,即复习了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用“退”的思想设计解题教学的感悟

1、积累解题方法

“退”的思想,是一种思考解题教学设计的方法,什么样的问题值得“退”。“退”到什么程度,能否体现方法。是否具有推广意义。都是今后在教学实践中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像问题2这样,一种方法解决多个类似图形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构建知识之间的体系,将特殊四边形,等积法,勾股定理等知识一次性复习到位,提升了解题教学的效能。

2、避免题海战术

避免题海战术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问题串设计:我在执教八年级一次函数一节时,上了一节《一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公开课。

猜你喜欢

垂线过点动点
2020年本刊原创题(二)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突破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动中求静
浅谈三垂线定理及其应用
解析几何中两动点间的距离的最值类型
“斜向”垂线段的最值求解策略
“垂直”重难点解读
细说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数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