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019-10-21吴开城
吴开城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把语文学好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精心培养,给予学生帮助,让其把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在阅读的同时体验到语言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文字的深刻内涵,逐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得到了深入推进,在此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展开了大力改革,但是,因为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并未将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充分认识到,没有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造成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因此,在新课标下,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关键。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可以极为敏锐地感知那些富有声音的、色调和色彩的形象,并将他们深刻记住。儿童在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的过程会让大人感到十分吃惊,在他们的意识中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要让学生充分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对语感进行培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感情读出来,这种感情并非教师强制性灌输给学生,而是教师给予学生指导,让其自主领悟。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以《小英雄王二小》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员的生活还原,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十分到位地读出了 对王二小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的十分不容易。在阅读的过程中,以《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为背景,让学生产生一种仿佛置身于真实情境之感,更加饱含感情的阅读课文。
二、预设悬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悬念可以产生向往、期待。对阅读悬念进行设置就是让学生向往和期待读物,就是关注读物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和结局,关切故事人物的命运,从而激发对读物强烈的期盼感和愿望,这种愿望和期盼便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以《将相和》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整体入手,在教学之初,首先让学生阅读全文,在把课文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检查整体感知课文的情况和理解“将”、“相”、“和”三个字的情况。然后从“和”字把“不和”引出。这时候教师可以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向学生提问:“造成他们失和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和好了?”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最后借助讨论,初步了解整个故事,也就是前两个故事是导致失和的原因,而事情的结果便是第三个故事。对阅读悬念进行设置是激发学生对读物的阅读期待感,学生的“阅读期待”和能否深入閱读息息相关。在“阅读期待”中,使好奇心得到满足使其中十分重要的心理取向之一,这种期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补充阅读材料,积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新课标对小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教师的实际情况,对阅读材料进行合理补充,积极把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促使学生把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养成,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2】。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对鲁迅的《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文章中进行阅读;学习了李白的《静夜思》后,教师可以将李白的《秋浦歌》推荐给小学生阅读,让学生体验李白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点,以让学生积累到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阅读一些国外名著,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结语: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将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此将素质教育的目的顺利实现。而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则是使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得到保证的重要条件。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手段予以丰富,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语文阅读魅力的感受,以此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刘能.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J]. 东西南北:教育, 2018(1):182-182.
【2】穆桂莲.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探讨[J]. 成功:中下, 201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