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出版企业国际传播力建设的原动力
2019-10-21阎伟萍
阎伟萍
摘要:中国出版如何创建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传达深入人心的中国话语体系,让中国特色与国际融通,是出版企业应该思考的新时代命题。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解决世界问题,用中国特色文化夯实内容主体,作品原创力和作者影响力是出版企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原动力。
关键词:原创力;影响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出版“走出去”战略,相继出台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构建了内容生产、翻译推广、渠道建设和资本运营等全流程、全领域的“走出去”格局。“走出去”的图书在于出版链条与世界全方位接轨,构建图书国际传播体系是为了提高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图书、作者、出版经销商是出版对外传播的鼎立三足,彼此衔接有序,方可集聚放大,协同增效。理想的图书对外传播,具备如此要素,才能寻找到合适市场,才能让国际社会理解接受,才能让图书包含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引来域外对话,展开研究和讨论。
作品原创力和作者影响力的完美结合、巧妙嫁接,是图书走向国际领域的先声号角,是海外发行购买者遴选的依据标准,是全球化语境下欣赏和研究人群高度关注的热点焦點,更是出版企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原动力。
一、呼应当下时代,展示国人形象、品格的文艺作品,在海外产生巨大影响力,代表了中国原创作品的发展方向
原创力是一部作品的灵魂,灵魂所系,才能真正震撼人心,为全球读者所接受,做到长销不衰。出版企业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重视用中国特色文化夯实内容主体,发挥作品原创力的核心作用。
文艺类图书品种多,影响大,是全球通例。中国作家频频获得国际大奖,让更多文学作品走到世界读者的面前。莫言、刘慈欣、曹文轩、麦家等人的作品,符合时代特征,折射社会脉动,自然成为国际图书市场的宠儿。中国人的现实面貌扭转了过去的刻板形象,立体呈现在文学作品中,对于国外读者来说都是不同的阅读体验,能给他们带来兴趣和启发,获得审美共鸣。
二、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国创新的宏大独特,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提升了中国作品的影响力
中国经济自1978年以来高速增长,巨大的社会进步和变迁,世人瞩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奇迹”已经被全球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认可,为世界发展提供参考,催生前进的动力。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从追随者逐渐变为引领者,在很多方面成为外国企业效仿学习的对象。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机器人》一书,既是一部中国机器人的成长史,也是一部中国高科技发展史。这本书在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举行了罗马尼亚语版签约仪式,同时受到韩国、日本、匈牙利出版商关注,后期版权正在洽谈中。
三、瞩目未来,培育合作愿景,不局限一时一地,充分利用作者的影响力,打造作品的长期效应
国外汉学界对中国文化的系统搜集、整理与研究,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德国翻译家文树德长期致力于中医医学史、思想史、医学伦理和中西医学史比较等领域的研究,被誉为西方世界传播中医第一人,2017年他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他与中国团队合作30多年,从事中医翻译,翻译《黄帝内经》历时28年,成为西方世界了解古老中医的第一本权威著作。文树德的中医译作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正准备翻译推出多语种在线《本草纲目》,精心打造的经典作品,生命力自然旺盛。作品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投资未来,吸引境外的重磅作者和品牌图书,其长期效果必然显现。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作品成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出版国际化的最强有力代表
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理论指南和实践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和国家未来一段时间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并作出了深刻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回答。完整全面的思想体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呼应和向往。2014年9月以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以中、英、法、阿、俄等21个语种面向全球发行,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642万册;2017年11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至2018年1月全球发行超过1000万册。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著作海内外发行的最高纪录。
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解决世界问题,用中国特色文化夯实内容主体,深刻认识作品原创力和作者影响力是出版企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原动力与始发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出版国际化道路必然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