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探讨

2019-10-21考洁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考洁

【摘  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临床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0例。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麻醉处理,针对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时间以及患者完成麻醉后清醒的时间进行准确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的90例患者中,均获得了显著的麻醉效果,完成手术后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醒。在准备进行手术前,呼吸正常以及意识存在的60例患者,完成手术后能够迅速清醒。对患者完成手术后,表现为多功能器官衰竭的患者4例,表现为肺部感染的患者4例,表现为植物人的患者3例。结论: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临床麻醉处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的临床疾病情况给予认真观察,确定最佳的麻醉方式,并且合理控制患者麻醉药物用量,防止患者颅内压出现升高的情况,最终确保成功对患者完成开颅手术。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颅内压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086-01

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往往合并出现颅骨骨折、出血性脑挫裂伤或弥漫性脑肿胀以及头皮挫裂.失血性休克等。此外,部分患者还合并多发损伤,包括颈椎骨折.肋骨骨折.四肢骨折或腹腔内出血等,可导致低血压和严重脑缺血;如并存呼吸障碍,可加重脑水肿。脑外伤后可能出现全身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梗阻,呼吸暂停,缺氧,高碳酸血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神经源性肺水肿等等。其中以呼吸衰竭最为严重,其原因可因脑的冲击性损伤,造成广泛的脑白质纤维断裂,或因颅内压升高,脑灌流不足和缺氧所造成的,这是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主因。及时施行机械呼吸和过度通气具有降低脑外伤病死率的效果。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当前主要选择急诊手术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在手术过程中诸多都需要进行麻醉处理。通过合理的麻醉处理,能够有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从而成功降低临床疾病死亡率。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针对临床麻醉处理方法展开讨论,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所有患者中,男50例,女4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6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6±1.2)岁。导致患者出现颅脑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因为交通事故受伤的患者55例,因为高处坠落受伤的患者29例,其他原因受伤的患者6例。患者住院后,对其实施初步检查,表现为脑内血肿患者30例,表现为硬膜下血肿患者23例,表现为硬膜外血肿患者19例,表现为原发性脑损伤的患者18例。

1.2方法 在准备对患者进行手术前,选择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确保患者气道畅通,对患者口腔等部位的血性液体以及呕吐物进行仔细清理,对患者进行静脉开放,密切观察,主要包括患者的血压以及尿量等指标。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对其有创测压以及中心静脉压进行认真监测,在关键时刻,对患者选择甘露醇进行滴注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水肿症状。此外也可以选择剂量为10~15mg的地塞米松给予治疗,成功将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进而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脑水肿的程度。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主要选择林格氏液以及胶体液,比例为1:2。观察患者疾病的情况,确定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输血。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大部分患者选择气管插管全麻的方法。主要异丙酚(2mg/kg)、咪达唑仑(0.03~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以及舒芬太尼(0.3~0.6μg/kg)对患者进行快速诱导插管。针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主要选择呼吸机,保证患者的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控制潮气量为10~12ml/kg。利用过度通气调节,保证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25~30mmHg。因为在对患者进行插管以及拔管时,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对此针对患者需要进行加深麻醉处理。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追加维库溴铵。持续将瑞芬太尼以及异丙酚静脉泵入维持麻醉深度。针对不同的患者,所选择的麻醉药物剂量有所不同。完成手术后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输液速度进行适当调整,针对颅脑损伤程度非常严重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颅内压过高的情况后,往往导致急性脑膨出的情况,此时需要合理降低患者的颅脑压,约为4.0kPa。降低颅内压的措施很多,如使用利尿药与限制入液量、皮质激素、过度通气等。总之,脑外伤手术的主要目的为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麻醉一般以选用气管内全麻为宜,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充分供氧和施行过度通气。颅内高压时常伴发血压显著升高,脉压增宽,但一旦掀开颅骨瓣时,血压又会骤降至测不到程度,因此必须作好快速输血的准备,以防进一步脑缺氧。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90例患者中,均获得了显著的麻醉效果,完成手术后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醒。在准备进行手术前,呼吸正常以及意识存在的60例患者,完成手術后能够迅速清醒。对患者完成手术后,表现为多功能器官衰竭的患者4例,表现为肺部感染的患者4例,表现为植物人的患者3例。所有患者针对医生提出的系列问题可以正确理解并进行回答,并且未表现出任何的恶心以及呕吐症状。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均为表现出不良反应的情况。

3 讨论

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往往合并出现程度有所不同的意识障碍的情况。针对患者需要在最短时间对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显得至关重要。临床麻醉医师需要对患者的昏迷程度以及临床意识进行仔细观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加以详细了解,做好相关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详细观察患者的气道是否保持通畅,有无出现误吸以及呕吐等症状。并且观察患者是否表现出多处损伤的情况,禁止对患者选择能够导致颅内压升高的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出现脑缺血的情况。

3.2确保麻醉诱导以及麻醉维持期平稳 在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平稳,防止患者出现颅内压及胃内压增高的情况。为了避免在对患者进行诱导插管过程中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反应的情况,在准备对患者注入药物之前,对患者静脉滴注咪哒唑仑。针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异丙酚可以显著将患者的颅内压降低,防止患者脑血流量出现增多的情况。

总而言之,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其疾病情况进行准确诊断与评估显得至关重要,有效控制患者的颅内压,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麻醉管理,根据患者疾病的表现不同,确定最佳的麻醉方式,最终成功提高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1]肖仙丰.浅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187-188 [2]罗永温.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处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8):3742-3743 [3]裴远宾.瑞芬太尼在急性颅脑损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