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四大菜系的区别与联系
2019-10-21邵童高子武
邵童 高子武
摘 要: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丰富的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造就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根据区域位置和民俗风情的不同,现代学者将中国菜系大致划分成为四大菜系,分别是鲁菜、淮扬菜、粤菜和川菜。四大菜系既各有所长,又殊途同归,共同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底蕴。
关键词:四大菜系;饮食文化;区别;联系
河流是古代人们生存的根据地和保障,中华民族祖先在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上繁衍生息,日积月累,产生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文明,同时也孕育了黄河流域的鲁菜系,长江流域的川菜系、淮扬菜系,以及珠江流域的粤菜系[1]。经过后人的传承与发展,各大菜系不断改良与完善,时至今日已成为大部分学者所认为的中国四大菜系。四大菜系在用料、刀工、烹饪方法及风格特色上有着一定的差别和联系。
1 用料上的差别
在用料上,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而山东又气候温和、地貌多样、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故鲁菜的选料品种异常丰富与均衡,果蔬、禽畜、海鲜、干珍制品均有所涉猎。长江上游的川菜系极具乡土特色,选料突出“平俗”,就地取材,用到的原料大多随处可见。淮扬菜起源于淮安、扬州,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为平原,河网密布,不仅有长江支流灌溉,同时还有洪泽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中,故原料大多以水产为主,以江河湖鲜为主料,原料鲜活。粤菜的取材最为广泛,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几乎可以用“无所不吃”来形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蛇宴和鼠宴。
2 刀工上的差别
刀工是衡量烹饪技艺的重要标准之一。四大菜系中最讲究刀工的当属淮扬菜,文思豆腐——软嫩的豆腐切成细丝做汤、大煮干丝——2 cm厚的方干切成30薄片,都体现了淮扬菜对于刀工的极高追求。与淮扬菜相比,鲁菜、粤菜刀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同话录》中有记载,山东厨师在泰山庙会上的刀工表演,厨师令一人脱去上衣趴在地上,以其背部作为案板,取来猪肉一斤,在背上运刀切片,切完之后撤去猪肉擦拭之,背上竟无丝毫损伤,在场百姓无不瞠目结舌,可见其刀工精湛,这与如今厨师垫稠布切肉丝的表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川菜认为食材并不是切得越细越好,而是讲究匀称、大小一致,精细的刀工虽看上去美观但也耗费了一定的时间精力。
3 烹饪方法上的差异
在漫长岁月中,随着烹饪器具的增多和社会条件的发展,社会各阶层人士和厨师通过沟通交流、反复实践,发明创造了多种烹调方式方法,现今各地烹饪方法多达467种。不同的烹饪方法对于原料营养素的保持与流失、菜肴口感以及菜品风味等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烹饪方法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同样的食材往往能做出风味不同的菜肴[2]。鲁菜的烹调方法中,最为外人所称道的要数爆和拔丝。爆有油爆、葱爆、酱爆之分,油爆菜肴经过油后脆嫩爽口,色泽亮度更佳,葱爆赋予菜肴充分的葱香味,而酱爆则使酱料完全裹附于原料上,菜肴更佳入味。烹饪如火中取宝,不及或稍过都不能达到预期风味,而爆这种烹饪方式充分体现了鲁菜在用火功夫上的炉火纯青,完美契合了“食在中国,火在山东”。拔丝菜是鲁菜的特色菜,利用糖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具有伸延性的物理性质来制作,厨师首先要掌握好熬汤的温度,其次还要把熬好的汤汁均匀地裹在菜品上,这种烹饪方式集中体现了鲁菜厨师把握火功的能力。清代蒲松龄在《聊斋文集》中写道“无物不可用糖粘”,说明了当时拔丝甜菜在山东地区十分流行。川菜擅长炒、煸、炸、煎,其中最广为所用便是小炒,小炒具有时间短、火候急的特点,使得烧出的菜肴汁水少、味道香、口味鲜嫩。淮扬菜因食材原料多为江河海鲜,故以本色本味为上乘,注重鲜活,在烹飪上善用火候,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等方式。此类加工方式以水为传热介质,极少的添加调味料和酱料,使得食材本身的鲜香味通过加热完全融入到汤中,实现了菜肴鲜、香、酥、嫩、烂等不同特色。粤菜的烹饪方法则是集百家之长,不仅吸取国内其他菜系的烹调精华,还借鉴了西餐烹饪技巧,灵活善变,将他人之长与当地民俗风情相结合,加以发展,触类旁通。例如,将北方的“爆法”演进为“油泡法”,利用大量的热油迅速将食物制熟;引进西餐的焗法、吉列炸法,改造出上汤焗龙虾、吉列炸鱼条等新式菜品;还首创了粤菜的酱汁调味法等,体现出广东人民在烹调方法上的创新思维。
4 风味特色上的差异
由于擅长烹饪方法不同,各大菜系的风味特色也具有多样性。鲁菜作为调味菜,以盐提鲜、以汤壮鲜,多数菜肴都要用葱、姜、蒜来增香提味,尤其是葱烧海参、葱烧蹄筋等以浓郁的葱香味为佳。鲁菜的精华还在于舍得用整鸡、整鸭、干贝等原料熬汤,使得吊出的汤具有醇正自然的鲜香味,这是用人为加工鲜料所远远不及的。 淮扬菜重视调汤、汤汁清鲜而略带甜味,口味适中、受众广,以鲜、咸、酥、嫩而著称[3]。淮扬名菜大煮干丝色泽洁白,绵软味鲜,汤汁浓厚香醇;蟹粉狮子头口感松软、肥而不腻、辅以青菜鲜嫩清香。川菜是味型最为复杂的菜系,号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红味麻辣鲜香,白味口味多变。川菜在烹饪制作过程中以使用花椒、泡椒、干椒为特色,以鱼香、麻辣、香辣、怪味等风味为所独有。川菜中鱼香肉丝虽无鱼肉却有鱼香,色泽红棕,酸甜兼并;麻婆豆腐麻辣味厚、细嫩鲜香,豆腐入口即化;怪味鸡兼具咸麻、辣、酸、甜、鲜,各种味道共同存在却不冲突,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粤菜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4],粤菜口味比较清淡,追求本味,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多选口味清淡的食材,冬春季节口味则偏厚重浓郁。例如,清明时节吃虾最为肥嫩,北风起时菜心最甜,不同时节吃不同的鱼,这一点与孔子“不时不食,应时之味”的饮食观念不谋而合。广东菜中的烧鹅表皮金黄带脆,皮下脂肪渗透到鹅肉中增添了肉质的鲜美,炭火味增添了香味的深度;红烧乳鸽外脆肉嫩,色香味俱全;白切贵妃鸡肉质鲜美,不掺其他杂料,蘸酱即可食用,大大体现了粤菜追求本味的特点。
5 共同的中华饮食文化
菜系的烹调方法、口味风格虽有所不同,但每个菜系都渗透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之道。以孔府菜、宫廷菜为主演变而来的鲁菜以食喻礼,孔子曾多次提到了自己的饮食观念,“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指原材在烹饪前要不嫌麻烦加工的精细一些,“八不食”是孔子的饮食原则,孔子还曾告诫后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鲁菜文化以齐鲁文化为基础,以儒家思想为背景,追求和谐完美,中规中矩,厚重大气。淮扬菜由古今文人雅士喜好演变而来,因此园林、文人、饮食三位一体地鼎立起淮扬饮食文化的特殊结构[5]。在这其中,园林是依托,史载扬州园林数百,园便是城、城便是园,扬州是典型的园林城;文人是主体,从唐代的李白、刘禹锡,宋代的黄庭坚、秦观到元代的乔吉都留下了大量吟咏扬州美食的佳作,清代文人雅集扬州,曹寅、汪中以及扬州八怪留下了可观的烹饪文学及绘画遗产;饮食是对象,菜肴、面点、小吃成为了文人们笔下浓墨重彩的咏叹主调。园林、文人、饮食使淮扬菜中渗透着儒雅、随性和恬淡。川菜是“民以食为天”的最好体现,它并不过分追求原料的奇珍精巧,也不过分讲究刀工精细,烹饪方式也只是采用最朴实的小炒、干煸等,它体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饮食生活,是真正的大众化、平民化菜肴。粤菜则是融会贯通、发展创新的代表。粤菜的历史起源虽然不如其他三大菜系悠久,但它积极借鉴其他地方饮食甚至西餐烹饪方法并结合当地实际,运用灵活多变的发散性思维方式,成为发展最快的菜系之一。可以说,粤菜中体現了当地人们的批判性、创新性、发散性思想。
6 结语
综上所述,四大菜系都各具特色,但都共同谱写着中国渊源烹饪史,渗透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成为了中国烹饪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潘毓军.浅谈中国菜系[J].科技视界,2016(4):202.
[2]韦吉广.浅谈中式烹饪方法的种类、特点及创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5):177-179.
[3]姜晔.浅谈中国菜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6.
[4]虞迅,张敏杰.粤菜特色形成的历史[J].广州研究,1984(5):42-45.
[5]吴雷.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议“厨刀文化”之淮扬菜[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