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结构

2019-10-21汪冬福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9期

汪冬福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课堂结构设置以及教学思想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继续沿用过去的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即教育必须面临革新,特别是表现在结构方面,更是要有一个优化提升,确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紧密结合,且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推动学生成长。结构的优化在数学课堂方面更是十分迫切,因为有条理的结构可以使得数学课堂教育更加生动形象。而三年级数学更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当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即数学思维启蒙阶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使用正确且恰当的数学课堂结构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 数学课堂结构 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数学课堂结构的设立就是为了使得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的设立都能够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而实现数学课堂的优化便是在此基础之上,保证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充分的展示数学知识内容,同时又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势,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学有所成。这样的话,数学课堂的学习价值就能够得到百分百的体现。同时,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意义,让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以及数学思维与素养都能够得到提升。[1]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结构无异于为其后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了数学这一概念,并让其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由此,本文将以此为目的浅论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结构,以期为数学课堂结构的优化,高效课堂的建立贡献绵薄之力。

一、优化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结构的必要性

小学三年级,这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即该阶段意味着小学生进入小学中年级的学习与生活,该阶段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已经与一年级以及二年级内容范围以及学习难度有了很大的区别,或者更准确地来说,该阶段的难度提升是一个质的飞跃的。另一个方面,小学三年级学生去置身在心理方面和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即由儿童期转变为少年期,其在學习态度方面自然也有一些改变。再者,该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广度与深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方面更加会注重学习过程的组织性,认知过程的规范性等等方面。所以面临这样的变化,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结构实现优化是必然趋势。

二、优化小学数学三年级课堂结构的具体措施

1.优化导入环节,落实基础工作

对于课堂学习来说,导入环节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率,就好比一把琴,若是在制琴知识就能够将每一根弦都系好,其之后的音色以及音韵自然能够得到保证。老话说得好“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为了让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能够有序有理的相互连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必须要懂得准确把握导入语环节,将这一基础工作全面的落实到备课环节中,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从而思考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能够将学生完全地引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恰当的导入语。

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除数是一位数的知识时,教师便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作为一个教学导入语,以该导入语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个分东西的问题,当然要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前准备充分的教学用具,教师可以准备若干个苹果或者一些其他什么的实体物体,假如此时有20个苹果,教师先问学生若是将苹果分成两份,那么每一份有多少个苹果。[2]然后再问学生若是分成四份,每份是多少个苹果。再问学生若是分成五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以此类推,再问学生分成10份和分成20份的问题。教师在问这些问题时,可以随机让一位同学上来进行演示,然后让下面的学生判定是否正确。当然,在这些问题刚开始设置时,由于此时还未进行小数的学习,教师要确保需要计算的数字不会涉及小数部分。在这段问题导入之后,教师再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数学知识讲解。然后在课后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该问题便要涉及小数的相关部分。

2.优化教学过程,着重中心工作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知识讲授过程,也是一个学生的知识认知过程,其核心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部分。那么,课堂教学的优化步骤自然要将该环节部分设为主题中心。此环节的优化过程要求教师在教授数学教材知识的前提之下,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的需求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来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从而因材施教,并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模式让学生展现出其水平。教师首先将班级里的学生分成人数相等或者是人数近似的小组,然后将写有两位数的乘法运算式子的卡片分到每位学生手中,并将写有这些运算式子的答案的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出正确的答案,并在一堆写有答案的卡片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答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计算出所有的运算式子的小组便可获胜。

3.优化评价模式,贯彻外围工作

有始必然要有终,教学评价模式部分便是整个课堂教学开展过程的结束部分,但是该部分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小觑。根据小学新课程标准可知,评价是一种了解学生学习历程的实用的工具与客观的方法,是推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有效动力,那么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在评价模式方面自然也要灵活变通一些,即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的多极化。换而言之,在进行评价模式运行前,必须要制定合理恰当的评价内容,即不再完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设定学生的能力提升速度以及提升内容的相关机制。

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让学生对该段时间内所进行的课程学习进行一个难度评定,同时在进行一个自身问题的整合。[2]这样的话,教师就能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课程学习完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的评价结果上做出一些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评价语。即不管学生的成绩如何,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多一些鼓励,这对学生心理成长其实关键性因素。除此之外,教师也可给出一些比较实际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的建议。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三年级课堂结构的优化是适应学生学习需求,也是遵循时代发展方向的。其在优化的一系列过程中自然是要遵循优化的先后顺序,调整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的轻重缓急的。那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便可以从优化导入环节,优化教学过程以及优化评价模式这样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步落实基础工作,着重中心工作,贯彻外围工作,以实现小学数学三年级课堂结构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海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学苑教育》,2012年21期.

[2]童晓花.让数学课堂在智慧预设中有效生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