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物疫病存在问题及防控措施
2019-10-21宋建华
宋建华
摘要:该文论述了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分析动物疾病防控现状以及基本要求,最后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控;现状;要求;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4.026
0引言
畜牧行業在我国出现快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技术水平逐渐提升,发展理念也逐渐创新。但在畜牧业发展中,各类畜牧疾病的发生几率也逐渐增加,给行业发展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畜牧疾病的发生,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需要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背景
新形势下,动物及其产品之间的流通速度较快,这造成一旦发生动物疫病的传播范围也扩大,可能的传播因素增加,疫病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给疫病防控增加了难度。还有我国本身在动物卫生、防疫技术方面的发展相比发达国家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需要积极学习,参与国际交流。我国国内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逐渐增加,使疫病的发生几率加大,还出现一些新的疫病,再加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及动物卫生标准不统一,导致动物疫病发生情况更加复杂[1]。
2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宣传不足
基层部门对于《动物防疫法》的重视程度不高和宣传不到位,特别是偏远地区对于法律法规的了解比较片面,群众法制观念比较淡薄,阻挠动物免疫的情况时有发生;缺乏相应的执法震慑措施,不能对发生动物疫病的畜禽进行有效处理。很多养殖场并不知道如何保持养殖环境的干净整洁,或者不能配合工作的开展,没有重视饲养环境的保持;对于饲养管理的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处理病死猪,不能科学进行管理,造成疫病多发且一旦发生不受控制。
2.2防控意识不足
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对于这项工作的认识不足,不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2],导致工作出现较多的问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对于动物防疫知识缺少全面性的认识,自己的工作经验也不够充足,缺乏动物防疫意识。养殖人员对于动物疫病的认知不足,不知道动物疫病的种类和危害性,也不会辨别动物疫病的发生征兆,无法有效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基层地区,对于动物防疫工作缺乏重视,甚至个别持有反对态度,没有做到全面的防疫准备。
2.3队伍建设落后
动物疫病的防疫工作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但目前基层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管理人员年龄老化,人员普遍不足,防疫员的素质不是很高,对于动物疫病的掌握不足[3],了解不深入,或者本身就害怕动物疫病的出现,在开展防疫工作时更重视资金安全,而不是防疫措施的到位与否。
2.4检疫技术落后
现有的检疫技术已落后于时代的需求发展。新时期动物疫病出现很大变化,出现很多新的疫病种类,有的疫病病原也发生变异。在这种情况下,老旧的技术和落后的设备,会影响动物疫病的检查结果、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的检疫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3基本要求
进行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安排专业人士,联合养殖场人员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消灭环境中的病原、病虫;签订责任书,保证养殖场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工作,有违规行为要严格处置[4];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和检疫工作,对动物的收购、屠宰和转运等进行全面控制、检查和跟踪,加强与当地交通、公安、卫生等部门的合作。另外,做好病死动物和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或者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降低污染,减少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可能。
4防控措施
4.1提高重视程度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动物疫病的发生带来的危害性,进而提升对动物疫病的重视,着重加强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政府还要加强宣传,向群众和养殖人员传播动物疫病的危害性,强调防疫工作的必要性,以此提高社会上的重视,能按规定做好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准备。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充实基层队伍力量,加强知识更新培训。在基层地区和各大养殖场进行动物疫病防治的工作宣传,定期组织防治工作会议,邀请地区大规模养殖场参与,提升疫病防治意识。
4.2完善防疫网络体系
政府要针对动物疫病,建立三级防疫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出县级单位的作用。县级单位要建立动物疫病防疫机制,对养殖场进行定期监督和技术指导,不定期抽查,要求其定期汇报养殖情况;提升养殖场的专业水平,注重培养养殖人员对动物疫病的专业性,安排专人负责某地区的养殖场的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开展。另外,要注意发挥乡镇兽医的作用,保障经费的落实,注意进行专业培训,增加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及动物卫生监督设施投入。
4.3强化疫病监测制度
政府部门还要重视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控和监测。基层畜牧单位要详细掌握本地区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情况,定期调查养殖场的畜牧变动情况,督促他们做好免疫和检疫工作。加强对动物疫情的调查,安排技术人员进行交叉检查;定期对畜禽进行检查,检查免疫抗体水平;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调查基层地区的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做好监测,保证防疫的有效性。
4.4加强宣传
基层动物防疫机构要注意进行动物疫病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促进基层工作人员、养殖场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对于动物疫病的认识,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防疫机构要借助防控手册、广播、网站、宣传图、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动物疫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并注意对工作人员和基层兽医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专门针对各类动物疫病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动物疫病的病原、流性特征、主要症状、诊断方法等,还有我国对动物疫病提出的各项政策,通过知识掌握水平的提升,提高他们发现和识别动物疫病,以及进行监测、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的知识知晓度,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避免疫情蔓延。
5结束语
动物防疫工作是关系到畜牧兽医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点工作,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重视,掌握这项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
参考文献
[1]娄金荣.新形势下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6(5):149.
[2]顾晓磊.浅谈新形势下江苏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特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21):82.
[3]哈力克·吐尔地.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探讨[J].新疆畜牧业,2016(8):48-49.
[4]李春梅.新形势下动物检疫若干问题探讨[J].农技服务,2015,32(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