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家校合作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9-10-21王天一唐亚男

青年生活 2019年4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幼儿

王天一 唐亚男

摘 要:福禄贝尔说过:“父母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笔者认为,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形成主要受到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学校的环境因素受到影响。当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时,使其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进行转化,以家校共育尝试更多的方式去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形成,共同创设以“家校合作”为基础的良好环境,使其幼儿的心理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一、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基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依据,从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进行培育与开发。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在学校教育的规模和领域中形成和发展的。而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用多种的表现形式融入到了我们国家各个社区的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之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辅导课,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各个学科中[1]。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等。而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并不单单只是以学校中教师的教育和开展的各项活动所进行的,同时还包括与社区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2]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对于幼儿健康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这里所谓的“健康”的概念,大部分的父母只是单方面的注意到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幼儿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常常被父母忽略。在这其中特别是父母对幼儿的教养方式,有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一般都不会产生“教养方式”,因为幼儿除了在幼儿园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管理其日常的生活。父母教育的不足和隔代教育的弊端都会使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问题。虽然在幼儿园中对幼儿知识的传授和促进其心理发展的一定的主导作用,但幼儿真正的老师还是自己的父母,这种老师的概念是贯穿孩子一生之中的[3]。往往这些隔代溺爱的错误教育方式,使得幼儿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时不能达到所预期的成效。

三、现阶段“家校合作”的培养机制冲突与评价方式的不完善

(1)“家校合作”理念的不同

幼儿在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机制和在父母对幼儿的培养机制下由很多的方面有所不同,两者的教育方式理念存在偏差。特别是在家庭中的教育理念会抑制幼儿在幼儿园所形成的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例如:一个小班的孩子拿着一根水粉笔在家中的墙上乱画,当父母看到孩子所创造的“艺术”只会是一种劈头盖脸的斥责责骂,这种的方式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压制了孩子在幼儿园中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在一种权威性的教养方式和压抑的成长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成为了最大的阻碍。[4]

(2)“家校合作”的体制不完善,形式化倾向严重

虽然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已经建立了家校合作的教育机制,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弊端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期望。随着“家校合作”形式化倾向严重,教师和家长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概念,沟通交流的方式也是越发简易和匮乏,教师对于班级儿童的众多性和时间的长久性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幼儿的发展;而对即将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幼儿和有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的忽视会对其今后的身心发展留下隐患。

(3)完善“家校合作”的评价体制

从现阶段的层面来讲,学校中建立评价体制的目的是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完善“家校合作”的评价体制也是以此作为基础的。家校的沟通与交流,使得幼儿教师能够及时的发现幼儿心理发展的不足和相应的补偿措施,增进”家校合作“效率的提升。幼儿园要定期对家长开展幼儿心理健康的课程,赋予家长在促进“家校合作”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使其从最初的被动转为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监督并且与幼儿园老师及时的沟通,从而要充分发挥评价体制的作用。

四、更新家校教育理念,全面建立“家校合作”体系

(1)转变家长教养方式,共建“家校合作”模式

对于幼儿来说,家庭不仅仅只是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生永恒的课堂。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决定性的作用是一種父母与幼儿的沟通交流与互动中形成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无形的,虽然强大,但是无法触碰,它是需要使幼儿用心去深刻体会的。这就取决于父母使幼儿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气氛中和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气氛紧张、单亲家庭、父母之间的关系不稳定、不和谐严重的阻碍了抑制了幼儿心理的发展,相反会造成幼儿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家庭环境的气氛易使得幼儿情绪紧张、心情压抑,无法与同龄的儿童形成稳定的同伴关系,害怕与父母沟通和信任感匮乏等诸多心理问题;反之,那些在与幼儿沟通交流中能蹲下身子、面带微笑、细腻倾听的父母,会使其形成积极向上、能与他人融洽相处、持久稳定平静的心境。

父母与幼儿的沟通方式极为重要,通过沟通的方式所形成的不同的教养方式也造就了幼儿不同的心理。权威性的教养方式剥夺了幼儿的独立与自主权,必须要按照父母所铺好的道路前进。有的权威性的父母十分重视幼儿所接受的知识教育。我国现阶段幼儿园小学化极其严重,虽然学校有所改观,但是父母的教养方式马上补充了这一“软肋”,除去一周要在幼儿园接受教育,而且还要在周末去学习拼音、心脑速算、古诗词赋等。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心综合发展的同时却被权威性的父母高压的教育方式使其感受不到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位大班的孩子说:“到了周末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有算术题、看拼音认汉字、写字,好累呀。”这种权威性的教养方式又怎样使幼儿还父母更好的去沟通呢。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过:“错误的教育方式就像病人的药配错了一样,对其影响使毕生的。”而父母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会尊重幼儿的期望,满足幼儿的要求,即使幼儿错误的举动与行为也可以从平等的角度去沟通、去开导。理解幼儿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和态度对其进行教育与培养。

(2)多种途径促进“家校合作”,使家长参与其中

实施“家校合作”最大的缺陷在于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方式、关注度和反馈时间。首先在家长的教育理念必须要和幼儿园的思想保持一致,以此作为基础确保家校合作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实行。

完善“家校合作”制度。幼儿园要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素质教育进行宣扬,向家长传授理念并且要使其理念渗透到生活中去,使家长意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家长交流会、亲子互动活动、节日活动等形式去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沟通方式多样化。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时间的因素也是阻碍幼儿心理健发展的一大因素。幼儿园举办一些实践活动是有周期性的,但是当某些幼儿即将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幼儿,幼儿园所举办的实际活动是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是具有不平衡性,当其出现心理问题时必须要抓住幼儿心理问题的关键期进行解决,这就少不了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在现代通讯方式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可以利用电话通讯、微信家长平台、家校联系网站和班级通讯群等方式及时的与家长沟通,从而不断优化家校沟通平台,以此及时共寻解决措施。

(3)在评价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重视家校合作评价机制的实施与反馈时家校合作在进行的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与考核及时发现幼儿即将出现和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得到信息的反馈后选择相应的补偿性策略。[4]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根据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对幼儿在学校中所习得知识与经验、行为和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教养和监督,从而调整与完善。同时可以利用学校定期开展的家长交流会对每一个家庭的幼儿所出现心理的积极行为态度与消极行为态度,对此形成的根源引导、解决的措施进行商讨,共寻发展途径。重视家长自评与互评的效用。

五、结束语

幼儿心理健康的形成是人生发展的基础。为保证学校心理健康可以正常并且有效的进行,家校合作成为了必不可缺的重要途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渗透到学校的學科之中,同时还要渗透到家庭的方方面面,促进家长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变。根基于家庭从而使得家校合作可以井然有序的进行,以家校合作的方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为幼儿今后的成长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明.三十而立: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J].江苏教育,2018(88):1.

[2]王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展望[J].教育现代化,2018,5(07):326-327+330.

[3]来丽香.浅谈如何促进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J].新校园(中旬刊),2018,(2):158.

[4]]童婷婷.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路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1):42.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