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10-21蒋姣晔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平均分数学课程思维能力

蒋姣晔

《安静做真实教育》一书的下编安静的课堂中,有这样两篇文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和《比萨饼的分法》,文中提到: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学数学的目的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文中数学老师表面上东拉西扯式的教学过程其实才是真正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数学课堂中学生简单地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机械地计算和应用公式而言,这种通过“浪费”时间去证实一个答案是错的,从而证实另一个答案是对的的教学方式,是这位老师真正地抓住了教育契机。

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是的,让孩子对身边复雜的世界保持童真,让他们带着一颗天真的好奇心主动的探寻真相,往往比教师生硬的搪塞给学生来的更有意义。《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思维环境,激发主动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同样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迈入小学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才开始,天真纯洁,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喜怒在行为和情绪中表现,具有很大的外显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情境而集中,让学生顺其自然的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

如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中,分别让三组学生跟着音乐边走边唱,要求音乐停,一个男生找到一个女生,手拉手站好,学生观察发现三种不同的结果:一个男生对着一个女生,男生没有多余,女生也没有多余,发现男生和女生同样多。追问学生: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从而介绍“=”;一个男生对着一个女生,男生多了两个,男生比女生多,介绍“>”;并在第二种情境中,顺势得出女生比男生少,学生自然也会想到将符号反过来,从而介绍“<”。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的建构新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让整堂课在活跃的思维中迸发亮光。

二、给予思维时间,经历充分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而且多处提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直接经验。

当一位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有时说不出或者不符合教师的教学设想时,我们往往会让这位孩子坐下去,请另一位能够回答出老师需要的答案的孩子起来说,这种做法其实在一定层面上伤害了第一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挫伤了他对数学的热情。对于每一位孩子而已,都需要体验成就感,总希望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展示自己思维的成果,并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作为人师,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展现自己的能力,哪怕多等待一会,多说几句鼓励、引导的话,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能使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教学更有效。

1,留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在教学乘法后,单元复习中有乘法与加法的对比练习。左边一题为两盘苹果,每盘5个;右边一题也为两盘苹果,但是一盘5个,一盘4个。两题均用括线图表示,让学生求一共的苹果。学生由于思维的惯性,会列成5×5和5×4。导致这些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认真读题,理清题意。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让学生在读题过程中养成审题、细心的好习惯,就此题而言,可以让学生先说说题意,在说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充分思考,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2,留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以往听课时也发现,老师一个问题抛下去,让学生同桌讨论一下,可是1分钟还没到,老师就进行全班交流发言了,这样流于形式的同桌交流,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导致最后全班交流的结果比较单一,这样的讨论也就没有实际的效果。因此,数学课堂上,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如在教学《认识平均分》一课中,追问:6个桃还可以怎样进行平均分?个别学生可能刚刚接触平均分,在认识上还未深入本质,不能很好的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中的“每份”,但若在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时,出现另一种平均分,此时对于该生而言会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有助于其真正理解“每份”未必就只有两份,3份、6份都可以,只要保证每一份都是一样的,就是平均分。因此,教师要充分给学生时间和机会相互交流,让学生成为学生的老师,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交流讨论中充分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思维能力,让学习真正发生。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行走在数学教学之路的我们应当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猜你喜欢

平均分数学课程思维能力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平均分一半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