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课程课堂活动有效性的探讨

2019-10-21金紫微

新智慧·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操场有效性课程

金紫微

【摘 要】地方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在地方课程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如能做到课堂活动选材的新颖,同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留足时间让学生深入地展开讨论,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生成的问题做到及时的关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到位的评价。那么,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课程;课堂活动;有效性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的实际,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地方课程实施的基础途径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包括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探究、服务等,也包括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与领悟,而非课堂上的讲解与传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们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主体得以充分展示的课堂活动。

一、活动选材要新颖

充分开发利用地方资源是地方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内容选取的着力点。课堂活动选用的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尤其是当下的新鲜的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例。

比如我校建造塑胶操场,没有场地开展体育课,只好在花坛边、停车场、大厅等地方艰难地进行。笔者利用这个资源,准备了《我们建设中的操场》这节课。上课前笔者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照片,来一个体育课场景回放,让学生说说上体育课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然后,展示新操场目前的模样,亮出话题“如果你是一位记者,对新操场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当笔者一亮出话题,学生就七嘴八舌讲开了,他们有太多的感受要说。接下来的四人小组拟定访谈问题,似乎也不显得怎么困难,切入的角度也多,质量也不错,现场分组采访也顺利。

因为这个话题是从学生当下体育课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学生所有的感受是明确的,这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一位老师执教《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她是这样导入的:

一列火车疾驰而来,面前是一个岔道口:左面是废弃不久的轨道,右面是正常使用的轨道。这时候,废弃的轨道上有一个孩子在玩耍,正常的轨道上有七个孩子在玩耍。刹车已经来不及,如果你是扳道工,你将何去何从?

假如其他条件不变,正常轨道七个人中有一个是你的亲人,你会如何选择?

运行轨道上是一个科学家,废弃轨道上是一个清洁工,你会如何选择呢?

执教教师借助以上情景,从儒家的价值观讲起,再讲到墨家、道家、法家等价值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运用一个事例,几分钟粗略的儒、墨、道、法家理论的介绍,让十四、五岁的学生去把握情、理、利、法之间的关系,并在这几者发生矛盾时做出合理的取舍,这实在是为难孩子。课堂讨论出现长时间的冷场。由于课堂活动选用的材料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从下手,心灵的碰撞就更无从谈起,自然无法实现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课堂活动选用的材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新近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激发学生讨论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活动生成要及时

课堂活动是学生学习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成性的动态课堂中纳入了灵活的成分,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珍视即时生成的瞬间信息,巧妙地加以引导和利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

笔者执教《我们建设中的操场》时,在讨论关于学校建设中的新操场比旧操场有哪些好处时,学生考虑到新造的塑胶操场固然好,但损坏了怎么办?我们平时怎么保护?这些问题就相当好,它反映出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笔者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近几年我们家乡的经济发展得很快,但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怎么样?同学们有什么感想?把学生的环保话题从新操场延伸到校园,乃至我们生活的环境。这种生成比原来的预设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在执教《快乐茶乡游》时,在小组讨论的课堂活动中,原来预设的讨论话题是如何发展乐清雁荡毛峰茶叶,学生在提出發展雁荡毛峰茶叶的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发展瓯柑,如何发展大荆雪梨。凭借这些实实在在的小话题,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发展温州经济”的话题。这种生生互动生成的知识,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强化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创造的平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动态生成,发现活动中有价值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有效推动了活动的进展,引导学生深入持久地探究问题,从而达到新知识新能力的生成。

三、活动点评要到位

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应该由始至终密切关注学生,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个性化的、到位的评价,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

如教学《我们建设中的操场》时,学生设计的访谈问题:请问操场何时建好?工作进展顺利吗?笔者对此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在生生充分评价之后给予了个性化的点评:“前一个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热点问题,后一个问题顺势跟进,不仅做到问话自然,还能拉近彼此距离,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引发谈兴,你这个问题设计得好!”对学生设计得不合理的问题。在生生评价之后,笔者评价:“虽然这个问题问得很简洁,可惜问得不明白,什么东西多大?同学们设计问题,一定要做到问题表述简洁和目标明确。”只有这样个性化的辅助点拨的评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有所感有所悟,帮助学生把访谈问题设计得更加科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活动开展要落实

绝大多数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总喜欢给学生设定讨论时间。时间一到,不管学生的讨论是否有效,就匆忙请学生发言。课堂活动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以激发学生的灵感,点燃其思维火花,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位教师执教《民间文化瑰宝——走进婺剧》时,在了解婺剧特点和婺剧现状之后,设计了学唱婺剧这一教学环节。婺剧名段《牡丹对课》中《一要买天上三分白》,总共四句唱词,先是教师示范唱,然后学生一句句地跟唱,最后学生演唱,学生唱得兴趣盎然,甚至跑到讲台前边唱边表演,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个活动环节用了十二分钟,教师脚步放得缓慢,时间给得充足,初步落实了学生了解婺剧,喜欢婺剧,传承婺剧这个教学目标,实现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一位教师执教《走近温瑞塘河》时,先出示目前污浊不堪的温瑞塘河图片,在学生了解了温瑞塘河的现状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活动:用宣传语、广告语、倡议书等学生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畅谈“保护温瑞塘河大行动”的具体措施。这一活动将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处这一理念落实到实处,化理念为行动,提高了学生环保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课堂活动开展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激发灵感点燃思维火花,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在地方课程课堂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做到课堂活动选材新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留足时间让学生深入地展开讨论,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生成的问题做到及时地关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到位的评价。那么,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就能得到很好地实现,学生的能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旭军.地方课程活动教学有效性策略之我见[J].教师,2014(18):115~116.

猜你喜欢

操场有效性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操场的一天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操场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下课了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