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海经》与日本“妖怪文化”的对照研究

2019-10-21潘宁郑爽

度假旅游 2019年2期
关键词:山海经妖怪时代

潘宁 郑爽

摘要:《山海经》作为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内容无奇不有、包罗万象,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科学史、医药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作为古代口传文学的成文记录,记载了大量的古典神话,被称之为“神话之渊府”,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山海经》远渡重洋,东渡日本,对我们熟知的日本“妖怪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日本的“妖怪文化”也可称为“百鬼文化”。“百鬼”一词由来已久,在现今社会中提到“百鬼”一词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日本的鬼怪传说、动漫作品以及国产的游戏《阴阳师》等内容,“百鬼”一词来自《山海经》,因此《山海经》与日本的“妖怪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关键词:“妖怪文化”;《山海经》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2-0199-03

1 《山海经》简析

《山海经》是始著于先秦时期的一部记录中国古代历史、神话传说、地理、动植物、巫术、药物、民间风俗、矿物、祭祀等等多种资料的小百科全书。其版本内容复杂,最早可见的版本是郭璞的《山海经传》,但《山海经》一书早已在《史记》中提及,更被太史令评价其内容过于荒诞,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 艺文志》。书中记载了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不少脍炙人口的太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不仅如此,在地理方面他也有卓越的贡献,全书共记载40多个邦国、550座山峰300条水道;并且书中的矿物记载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为我们探索研究上古时期先民们的生活和社会风采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参考,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视剧作等提供了诸多的灵感来源。《山海经》在其他国家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出现了一批专门对其进行研究的学者。袁珂先生曾在《山海经校注》中写道:“吾国古籍,瑰伟瑰奇之最者,莫《山海经》若。《山海经》匪特使地之权舆,乃神话之渊府。”

据传《山海经》战国中后期到汉朝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作者不详。对于其真正的作者也多有争议,因为成书年代过久,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现在在市面上常见的是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而成的。古时大多认为《山海经》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专》、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当代学者认为此书成书历经多时,绝非一人之作。纵观古今文学,可以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看到《山海经》的影子。《庄子》中朗朗上口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屈原的《天问》、《招魂》、《离骚》;诗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就连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西游记》有人脱离不了《山海经》的影响。甚至有红学专家说过:“不读《山海经》,读不透《红楼梦》。”由此可见《山海经》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反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山海经》东传与日本“妖怪文化”发展

《山海经》于奈良时代(相当于中国的隋唐)甚至于跟早传入日本。当时中日往来密切,日本曾十几次派遣遣唐使来学习中国文化、制度,《山海经》就是在此时传入日本,开始了其在日本千余年的传承、融合、借鉴之旅。在江户时代木刻本的《山海经》便已问世,甚至出现了《山海经》的仿制版本——《和制<山海经>》、以及日本版的《山海经》——《怪奇鸟兽图卷》。

在日本境内有六七百种妖怪,这些形形色色的妖怪在一起构成了日本“妖怪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学者研究表示“日本70%的妖怪原型来自于中国,20%来自印度,仅有10%是属于本土妖怪。”在日本大部分的妖怪的幻化是来自于道家“物久成精”的理念,还有一部分则是从中国神话传说或是文学作品中的妖怪演化而来。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中国志怪书籍的开山鼻祖——《山海经》。

日本的“妖怪文化”也可称为“百鬼文化”。“百鬼”一词由来已久,在现今社会中提到“百鬼”一词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日本的鬼怪传说、动漫作品以及国产的游戏《阴阳师》等内容,殊不知“百鬼”这一概念最初源自中国,就某种程度而言,《山海经》对日本百鬼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日本的“妖怪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3 日本“妖怪文化”发展历程

纵观日本“妖怪文化”的发展,可大致将其划分为6个阶段:

3.1 奈良时代之前

古代人们自然的了解具有局限性,许多事情发生先人们也无法解释缘由,对于天灾人祸的发生充满了恐惧与不安,这时“妖怪文化”就在人类对于自然的想象力和对世间万物的崇拜感之中产生了。“妖怪文化”与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形成原因是一样,因为当时先人们对于周围世界认识不全面、无法客观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对世界万物充满了恐慌感而形成产生的。但是这个时代存在过的鬼怪由于時隔久远,缺少可以考证的文献资料,且对“妖怪文化”的形成影响不突出,所以不做具体说明。

《山海经》的传入为许多先人所不能理解的现象得到了一种书面上的“官方”的解释。《山海经》于奈良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唐朝)甚至于跟早传入日本。传入日本后因为其自身所富有的宏伟的艺术想象力,作为介绍中国地理山川形势的地理志而受到追捧,在日本《山海经》曾被当作游历中国的导游类书籍。书中的各种妖怪也因为当时日本民间神秘主义盛行、社会幽闭色彩浓厚而备受欢迎,仿佛打开了人们认知世界的另一扇窗,承载了人们因受空间限制而无法述说的情感。

3.2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中日文化交流愈发频繁,此时也是日本“妖怪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现今流传下来的600余种妖怪均来自于此时。传说日本的平安时代是一个人类与妖怪共处的和平时代,妖怪居住的地方和人类居住的地方是重叠的,人类在白天活动,妖怪则是在夜晚出没。妖怪们在夜晚过着如同人类一样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京都,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就会出现许多形态怪异的妖怪,如同参加庙会一样,戴着狰狞的面具,成群结队的在夜晚的街道上游荡,人称“百鬼夜行”。如果夜晚出来不小心看到这一幕,据说这个人就会遭到诅咒,亲朋好友就会无缘无故地死去。

在平安时代由于鬼怪太多天皇专门设立了阴阳师这个职位,用于缓解社会动荡、安抚民心,这使得阴阳师受人尊敬的程度达到了高峰,甚至拥有很大的政治权利。这个是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阴阳师便是安倍晴明,他的能力出众,是历代阴阳师中的佼佼者。阴阳师,是日本的一种类似中国古代国师的职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业。安倍晴明拥有不仅拥有收妖伏魔的能力,还能听懂鸟语、在召唤式神,传说晴明可以召唤朱雀、青龙、白虎、玄武等十二个式神,晴明将这些式神都安置在京都的一条街道中。

3.3 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前期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相对安逸富足,庶民文化开始出现,“妖怪文化”得以继续发展。在这个时代出现了最早的妖怪画师,以妖怪为主题的画作也开始涌现。土佐光信是这个时代最负盛名的妖怪画师,他原是第八代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政的“御教书”,擅长以光怪陆离的妖怪素材进行创作。他创作出了日本古代绘画艺术的珍羞、给大和绘画注入了新鲜血液的《百鬼夜行绘卷》。绘卷中的“百鬼”是指 日常的生活器具因长久就不被人使用被灵魂附着而具有生命力的妖怪,每一个都拥有着鲜明的个性,似人似鬼、栩栩如生。

3.4 江户时代

这是“妖怪学”真正兴起的时代,由于当时的商业手工业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为了适应时代变化的需求,妖怪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妖怪更像是西方童话故事中的“小精灵”。因为当时中国的版画工艺和彩色套印技术已流传到日本,所以在当时的书坊中有大量书写怪谈的书籍,都配以精美的插画。这时还出现了许多具有日本特质的仿制《山海经》。

《怪奇鸟兽图卷》在江户时代,一位有绘画素养的人画的一部奇妙画卷。其中七十几种形态各异的鸟兽陆续出场,作者不详,但是可以断言,这些怪兽奇鸟的来源都是《山海经》,绘画者以明清时期的《山海经图》为蓝本,经过描绘再加以色彩绘制而成的。画卷里的收录的怪奇鸟兽都是江户时代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不在只是“物久成精”器物。

3.5 明治维新后

明治维新后,西方文化传入日本,日本步入现代国家行列,开始接受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思潮涌入。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妖怪文化”应该迅速被打入冷宫,但是在日本事情却朝着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向在发展,原本应该被打上封建愚昧的“妖怪文化”却摇身一变变成了大学课公开授课的“妖怪学”,更是引起数十年的研究热潮,还在原有在“妖怪文化”中融入西方神话传说,不断优化原有的妖怪形象。

3.6 现代

“妖怪文化”在現代有着很好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受众群,依旧存在着许多人从事着专门民俗研究。“妖怪文化”早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小说、花卷和木刻了,它开始与轻小说、动漫、影视剧、游戏等逐渐融和,拥有了生命力,人们把有关妖怪的故事改变电影、动漫、甚至游戏。像是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欢迎的《千与千寻》、《悬崖上的金鱼姬》、《夏目友人帐》等等。日本的“妖怪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4 《山海经》妖怪的日本化

《山海经》中所记述的远古异兽却并未能够在日本文化中完全生根发芽,扎根于这片土地。但是也有一些例外的妖怪存在,它们几乎还保持着最初的形态。

4.1 九尾狐

九尾狐是在日本“三大妖怪”之一,但其实有关九尾狐的最早的记录是来自于《<山海经>南山经》,“由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丹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这里的九尾狐常用婴儿般的啼哭来迷惑路人,骗取路人的信任,然后吃掉他们。九尾狐在我国古典小说乃至现当代小说中充当的通常都是一些类似于“褒姒” “妲己”这样的祸国殃民的角色。不但为历代的小说家所不喜,在小说家笔下这些九尾“妖狐”以美色惑人、吸人精魄,不但如此“妖狐”们也是也是普通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将那些长相艳丽、善于迷惑男人的女人比作狐狸精。“妖狐”的形象不只在中国“遗臭万年”,在日本也是如此。在日本九尾狐是一位如同妲己一般的绝世美女,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是它化名“玉藻前”操控鸟羽天皇,并使天皇身染重病,久卧床榻,引人怀疑最终被安倍晴明的后人擒杀。甚至有人说这只霍乱日本的妖狐就是几千年前曾魅惑过纣王的妲己,为躲避姜子牙的追杀从而漂洋过海逃到日本的。

传说日本的九尾妖狐的九条尾巴拥有着的能力。它们分别拥有可以召唤雷、火、风、地震、洪水、等等的能力,同时九条尾巴也代表了九条生命,除非九条尾巴一起断掉,否则的话妖狐还可再一次重生复活,获得更加强大的能力。到目前为止,九尾妖狐已深深地根植于日本社会、文化体系之中,成为日本“妖怪文化”体系中十分流行却又异常诡异的文化符号。

4.2 “人鱼”

日本的“人鱼”最早也是源于中国,最早记载在《<山海经>海内南经》的氐人国,“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人人面而鱼身,无足。”氐人国位于建木树的西面,这个国家里的人都长着人的面孔、鱼的身子,只有鳍没有脚,远看胸以上是人,胸以下是鱼。这种形象传到了日本后,就成为了人鱼最原始的形象,直到西洋文化进入日本,受西方童话影响“人鱼”变成了现在为大众所熟知的上半身是人(多为美丽的女性),下半身是鱼的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生物。

4.3 烛阴

烛阴又叫烛龙,最早是源于我国对气象的崇拜,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山海经》中记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不饮、不食、不息。身长千里,在无启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它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周身通红,眼睛是竖着长的,睁开眼睛天下就会变成白天、闭上眼睛天下就会变成黑夜,它不吃饭、不睡觉不呼吸能吞噬风雨,照亮幽眇之地。烛阴传到日本后,仍以巨大的人面蛇身的形象出现,的长着一副凶恶的面孔,身体像蛇一样可以任意变长变短。

当然在日本有着《山海经》中异兽影子的妖怪还有很多,像日本的“河童”原型就是中国的“河伯”、 “飞头蛮”和与之相似的“落头民”、凶猛可怕的“穷奇”和爱搞恶作剧的三小只“镰鼬”,等等。它们在漫长的岁月里渐渐地被加上了一种日本独有的神秘色彩。

5 结语

有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的志怪书籍却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妖怪文化”而日本却将“妖怪文化”融入到生活中的呢?在中国自古以来大多数主流文化主要是服务于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鬼神之说与儒家所提倡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等教条背道而驰,为大家所不耻。就连在明清小说盛行之际也仅仅只有《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称得上是有较强文艺影响力的佳作。清朝末年,西方文化进入“唯物主义”盛行,五四运动后国人更是意识到中国由于长期的积贫积弊、落后愚昧,导致国家正逐渐落后于西方。因此在新文化运动、新中国建立后,切断了部分领域的文化传承,导致现代的文化工作者很难对妖怪、鬼神文化产生认同。而日本的“妖怪文化”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丰富其内涵,逐渐形成体系、完善成一种独有的的学说,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各种妖怪学者层出不穷,各种形态或憨态可掬、或高大威猛、或小鸟依人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日本是一个拥有“八百万神”的国家,大地万物都被赋予了生命,在保佑着信仰着它的子民们。

参考文献:

[1] 王昕宇.东渡的《山海经》与日本的夜行百鬼关系考[J].艺苑,2018(05):94-98.

[2] 孙玮,沈立.《捉妖记2》:东方神话原型与自然复魅[J].电影评介,2018(06):31-33.

[3] 陈珍珠.“扶桑”与日本古代历史像的关系[J].中外企业家,2016(36):259-260.

[4] 刘晓峰.妖怪学研究[J].民间文化论坛,2016(06):125-128.

[5] 梁青.天照大神与黄帝主权机能之比较--以《古事记》和《山海经》为中心[J].湖北社会科学,2016(01):135-140.

[6] 郑利锋.《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山海经》卷数考辨[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03):103-107.

[7] 颜亚雯,李笑园.浅析日本妖怪文化的精神內核[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8):121.

[8] 松村薰子,朱东冬.现代日本的妖怪文化——以河童形象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03):43-48.

[9] 常娜,代思师.中日妖怪文化之比较[J].科技资讯,2016,14(03):152+154.

[10] 安小康.日本文化中的妖怪文化探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21(02):27-29.

[11] 付双.漫谈日本妖怪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2):43-44.

[12] 胡翔.灵兽怪禽类多样·妖女恶鬼一箩筐--日本鬼怪文化概览[J].赤子(中旬),2013(10):212-213.

[13] 刘晓丹.从和服的发展历史看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29(05):147-148.

[14] 陈秀华.日本广告中的妖怪形象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1):31-33.

[15] 王昕宇.东渡的《山海经》与日本的夜行百鬼关系考[J].艺苑,2018(05):94-98.

[16] 秦上.从《图画百鬼夜行全画集》中浅析日本“妖怪”形象[J].美与时代(下),2018(09):74-76.

[17] 宋阳,曲虹锦.日本志怪文学中的妖怪形象述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12):129-134.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山海经妖怪时代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山海经夫诸
《山海经》中的奇兽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妖怪来了
妖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