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模式”旅游扶贫对宁夏村寨旅游的启示性研究

2019-10-21毛金金

度假旅游 2019年2期

毛金金

摘要:近年来,贵州省立足旅游,发展经济。过去特别贫困,特别落后的村寨如今通过旅游,脱贫致富,创造经济收益,为全国其他地区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宁夏与贵州一样,也拥有着宝贵的旅游资源,在如何以旅游带动发展,以旅游脱贫,贵州模式为宁夏村寨旅游提供了借鉴方法。

关键词:贵州模式;扶贫旅游;民族村寨;宁夏村寨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2-0182-02

在2013年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对贫困村寨旅游给予重视和支持,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现在距离2020年只剩一年多了,我们已经到了脱贫攻坚的决胜期。

旅游扶贫指的是通过大力开发与发展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业,从而达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帮助其实现生活小康。贵州依托“村寨旅游”走在了脱贫道路的前列。贵州能在扶贫旅游中探索出“贵州模式”的村寨旅游发展道路,基于其在村寨旅游中不可忽视的优越性。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的关联动力推动旅游的发展,特别是贵州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经济的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带领农民脱贫。同样的,贵州地处偏远,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地,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较完整,未被破坏。悠久的民族历史,赋予这片土地特有的民族和民俗文化。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吊脚楼等都吸引着众多的目光。贵州模式显示旅游扶贫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国家扶贫政策更为贵州村寨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如今的贵州,已形成了“一基两翼一导向” (以政府主导和贫困人口参与为两翼,以市场为导向)的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贵州模式”[1]。贵州模式的成功为宁夏村寨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启示性的作用,也为宁夏村寨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1民族村寨旅游与农业紧密关联

民族村寨是一个农业社会场域,这个场域的形成是生活在此场域中的村民世代居住在这里。经历了历史的演变所形成的复杂的生活文化形态。民族村寨起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与周围的田地、山脉、河流、自然风光等融为一体。这些在宁夏村寨生态与文化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旅游资源。对于宁夏村寨而言,它们依然属于农耕文化,这对于城市游客是一个大的吸引点。而在现在的特色旅游村寨中,都将休闲旅游、农业观光与美食等相结合。以宁夏鸣沙村为例。鸣沙村距离5A景区沙坡头仅两公里。中间建有风格各异的休闲农庄,村寨里有花儿的传承人,有各具特色的手工艺品。这是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的有机结合,重视对农业的开发,借助旅游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2开发旅游产品,突出文化先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的生命力。正是因为有了文化,才有了历史的延续。在民族村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文化是中轴,起到核心作用。民族文化的认同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只有全体村民对自己所处的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在进行扶贫旅游的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地展开。村民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能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价值,理解文化对于推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改变村民的仪式,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科学规划,方可实现旅游扶贫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人们对于民族文化越来越重视。事实证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和向往。贵州的花溪高坡苗寨,将苗族文化魅力向全世界展示,提升了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2]。宁夏很多村寨并不是单一民族所构成的,许多特色村寨都伴有移民文化,各民族生活在同一村寨中,各民族人民相互交往,文化相互融合。把原来自己的文化形态带到新的居住点又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包容和融合。在一个村寨中,可以见到几个民族的文化形态,这也是宁夏村寨的特色所在。在进行村寨旅游的开发中,要关注各民族的文化信仰,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

3村寨旅游发展,注重品牌建设

旅游品牌是能够代表旅游相关事物形象的一种标志,它由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共同构成。贵州在扶贫旅游中,注重品牌发展,优势明显,脱贫效果突出,部分地区形成良好的旅游经济发展态势。在构建村寨旅游的品牌模式中,首先是要合理定位品牌形象。辅之以完善的保护环境,创新品牌宣传方式,打造旅游综合体,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从而达到旅游经济收益的提升,使得村民个体脱贫与集体的发展。[3]宁夏在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形成民族旅游品牌,首先需要有精准的定位,正确认识民族旅游的资源,定位旅游品牌,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贵州凯里推出的以西江千户苗寨、朗德上寨、肇庆侗寨、革家寨等特色村寨风情游,民族节事游,把贵州民族旅游推向世界。宁夏特色民族村寨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的阶段,但旅游发展是一个长效的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把品牌建设提上日程,综合特色村寨的旅游资源,从中挖掘可开发可推广的旅游项目,完善当地的旅游配套服务,注重环境保护,重视网络推广,利用信息技术对民族村寨进行广泛深度的宣传。更进一步的挖掘民族村寨中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民族特色旅游的产品体系。

宁夏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是扶贫旅游的一条必由之路。但目前的发展水平有限,资源未进行整合,政府的主导性发挥不够,专业人才的缺失等等都是发展村寨旅游的阻碍。目前,国内村寨旅游发展较好的贵州,走在了旅游扶贫的前列。宁夏应着眼自身,以贵州为榜样,从中得到一些可行性的借鉴方法。宁夏的扶贫旅游之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长的路要走。立足于农业发展,主张文化先行,发展村寨旅游要有长远眼光,注重品牌建设。宁夏的村寨旅游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艳.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的“贵州模式”探索[A]. 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贵州省写作学会.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暨文化扶贫学术论坛论文集[C].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贵州省写作学会:贵州省写作学会,2017:6.

[2] 王超,朱嘉佳.贵州民族村寨文化认同与旅游扶贫开发协同路径研究——基于贵阳花溪高坡苗寨的扎根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4):94-98+110.

[3] 向雪洁.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品牌扶贫模式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06):59-62.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