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探索,高效实验

2019-10-21叶辉灵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

叶辉灵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视有效性教学。本文将从初中科学学科出发,立足于浙教版初中科学教学,具体研究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旨在通过科学探索来实现高效实验。

关键词:高效实验;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故而,现如今初中科学教师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将立足于浙教版初中科学教学,研究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挖掘演示实验的探究点,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在传统的实验演示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对照书本口头传授实验步骤或是借助多媒体播放演示实验。这些传统的实验演示教学课堂并不能使得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实验步骤,或是只会导致学生进行“生搬硬套”的实验学习,最终大大降低了科学学科教学的效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当在实际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挖掘演示实验的探究点,具体操作如下:根据演示实验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使得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有效培养自身的探索意识和能力[1],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酸碱指示剂”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透彻分析教材可知该内容是以演示实验的方法展现在教材上。针对这一演示实验教学内容,笔者挖掘出“碱使指示剂变色规律”等探究点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观看实验演示,然后根据观察的内容进行科学实验探究,如先用pH试纸测定碱性物质如NaOH溶液的pH值,然后观察NaOH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变红的过程,进而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碱使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有效获取“酸碱指示剂”的教学内容。

二、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当前新课程改革同样注重由教师的课堂主体地位向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转变。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这一要求,一线教师若是想要提高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实验教学课堂当中,并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一)有效的实验演示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切学习行为的先导。结合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具体教学经验分析,一线教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演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探究的课堂学习当中,全面提高科学探究实验的效率。一般情况下,教师要明确演示实验的步骤细节,并借用多媒体等平台来使得演示实验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二)引导学生正确操作来规范实验探究

学生亲自参与科学实验探究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学习过演示实验,但是受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等方面因素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难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进行正确的操作实验探究。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来规范学生探究科学实验的步骤,以此提高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以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的探究实验为例,笔者引导学生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的物质溶液,并将其滴到试纸上来观察颜色变化,再将变化结果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使得学生真正了解物质的酸碱性。[2]

三、改变实验探究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

正如世界观指导方法论的道理一样,科学探究实验是需要建立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但在傳统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般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给学生讲授实验原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苦闷,在这样的环境开展实验探究学习,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会相对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是难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实验原理。针对这种情况情况,笔者认为应当改变实验探究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进而全面提升科学实验探究的有效性。[3]

好比在实验仪器自身结构的探究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颠覆以灌输式为主且较为笼统的实验仪器自身结构理论传统讲解方法,而是以各类实验仪器的特点为立足点,结合具体的学情、教情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仪器展示教学或是实验演示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来给学生讲授实验仪器原理,使得学生更科学地参与相关实验探究过程,从而全面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设置实验探究整理交流,提高探究实验教学的效率

就当前初中科学学科教学而言,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引导学生正确完成实验步骤,而是组织学生反思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而获取科学知识来为生活、社会服务。当然,想要帮助学生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初中科学学科一线教师就必须要设置实验探究整理交流活动如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主动分享自己的实验探究过程,以此得到师生的共同指正来提高实验探究效率,同时也能在聆听他人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实验探究学习,进而全面提高探究实验教学的效率。[1]

同样以九年级上册“酸碱指示剂”的实验探究教学为例,在指导学生完成“用石蕊溶液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探究实验后,笔者一般都会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对实验探究结果进行整理和交流,使得学生在分享、交流、探究中科学分析实验结果来确认“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的结论,并通过不断地整理和交流科学探究实验环节来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论

总的来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必然的。一般情况下,初中科学一线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索来完成高效实验。结合浙教版初中科学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可以从挖掘演示实验的探究点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改变实验探究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设置实验探究整理交流来提高探究实验教学的效率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性实验学习。

参考文献

[1]  徐承翔.提升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6):131+153.

[2]  方松强.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136.

[3]  苏爱娣.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30-31.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夯实科学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如何提高中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