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产业对接 推动旅游管理类专业改革升级策略浅析

2019-10-21罗达丽

度假旅游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重庆

罗达丽

摘要:该文以重庆着力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为契机,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类专业为例,从深化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对接的角度出发,在现有产业对接成绩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我院旅游类专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并从拓展校企合作渠道,让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构建“内引外延,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建设“双职双挂、师资互化”的教学团队;积极推进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内综合性实训中心的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产业对接,推动旅游管理类专业改革升级的策略,以期为重庆乃至全国高职旅游类专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次:产业对接;旅游管理;改革升级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2-0136-02

重庆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工业“6+1”和十大新兴产业,作为以服务为支撑的旅游业来说,很难硬性往工业上靠,但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这需要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来促进消费,以使得产业结构更加健康,并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1 产业对接主要成绩

目前,我院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与重庆四面山景区、重庆博瑞传奇国际旅行社、重庆喜来登大酒店、重庆凯悦酒店、重庆大美三峡游轮有限公司等已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正在拓展与旅游百事通、重庆武隆喀斯特旅游集团的合作。合作至今,已向重庆旅游接待业和酒店行业输送了近1000名人才,具跟踪调查,大部分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且部分学生已经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担任企业内各部门的中层及以上管理工作。

2 存在問题分析

2.1 校企合作遭遇瓶颈,合作广度急需拓展

我院旅游管理类专业传统的两大校企合作模块为酒店业和旅行社业,自2011年酒店管理专业自旅游管理专业中分离出来,旅游管理专业便不能过多依赖酒店业,而旅行社业大多为门店加盟形式,存在人才需求量小、合作困难等问题,这就导致了我们目前的校企合作遭遇瓶颈,合作广度急需拓展。

2.2 办学思路滞后于市场需求

在重庆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与工业、农业、城市、文化等深度融合发展。并从旅游精品景区提档升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三个方面明确了重庆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重大工程,包括13个景区的提档升级,9个度假区的提升和8个旅游配到设施的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提法,将旅游业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我们来说,面临的将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练内功”,提升办学质量,让我们培养的学生与“国际知名”这个目标匹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2.3 校内实训室匮乏,不利于学生的培养

目前,我院现有的实训室,从功能上来说,几乎全是酒店方向,虽然旅游管理包括酒店,但旅游管理的核心部分——旅行社相关的实训室没有,学生仅能通过校外实习来加以弥补。

3 产业对接思路

3.1 拓展校企合作渠道,让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

在学校的带领与支持下,积极“走出去”深入与景区、长江航运、旅游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的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办学思路,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3.2 构建“内引外延,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1)用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来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之初,便参考职业资格鉴定的相关考核和要求来做,按照考证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模块,并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和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标准和方式,让学生在学校,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能熟悉职业资格鉴定的相关要求和考核方式,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另外,可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成绩作为课程考核成绩。

(2)依据旅游职业标准,动态构建课程标准体系

以旅游行业的职业标准来构建旅游管理类专业主干课程标准体系,通过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有效对接,让人才培养从一开始便与市场接轨、与行业接轨,以职业的标准来发展专业、指导课程建设,且这一工作是动态的,密切关注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变化,及时、有效的根据新标准、新要求调整和更新课程标准,以为学校与行业的“零对接”奠定基础。

(3)深入校企合作,依据旅游行业企业的需求,定制企业化课程

随着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可逐渐拓展“订单班”“双轨制”“引企入校”等合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校企共同开发定制企业课程,将企业的企业文化、职业素质、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对应开发为相应的企业课程,缩短学生顶岗实习的过渡期和适应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

(4)根据企业的真实要求和标准,改革课程内容

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旅游企业真实工作过程,根据企业的真实要求和标准来进行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明确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工作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5)校企联动,开展实景化教学

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校企联动,将部分实践性、操作性的课程,放到企业,由企业的老师在真实环境中完成实景化教学,学生边实习边学习,情境结合,教、学、做一体。

4 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

旅游管理专业应从学生进校便开始注重情商培养,通过课程设计、情景教学、专题讲座以及反复的校外实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情商的全面提升,从而拓展其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5 建设“双职双挂、师资互化”的教学团队

“双职双挂、师资互化”,是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均“互挂”的模式,即企业专家在企业担任相关工作和职务的同时,为学校的兼职教授;而学校老师也同时在企业担任相关的职务、承担相应的工作,通过校企人员互聘互用,双向挂职锻炼,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的“双师化”。这样,既可促进教学、生产、研发成果的相互渗透,又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让学生真正的能符合市场及企业的需求。

6 积极推进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内综合性实训中心的建设

以学院四星级接待酒店建设为契机,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实训中心,囊括酒店、会议接待、会展、旅行社、旅游营销等实训功能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各实训功能模块均已经营性实训为主,专业老师承担教师和企业管理员工双重角色,学生采用轮换制的方式,轮流在实训中心轮岗上班,以期通过真实环境的全真实训,达到对学生知识技能培训——实训室模拟实训——实训中心全真实训——企业顶岗实训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养的目标,真正做到与行业对接、与企业对接,以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

参考文献:

[1] 重庆十三五规划.https://www.unjs.com/.

[2] 刘博.论对接产业集群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化发展——以辽宁职业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

[3] 张慧青.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17.

[4] 张丹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学术探索,2015(2).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重庆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