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时空观念”的高中历史教材重构

2019-10-21卜泽丹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重构高中

卜泽丹

摘 要: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亦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本文从高中历史选修教材编写体系出发,谈谈如何对课本教材及其他课程资源中,所含有的各种时空因素展开补充、重构以及发掘利用等,希望能够帮助高中生建构起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提升他们的历史学科学习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时空观念 高中 历史教材 重构

在2017年教育部出版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文件中,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即历史核心素养能力,是高中生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过程中,会逐步形成具有历史特质的思维模式与关键能力,这是历史知识、价值观念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1]这便对我国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要求,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时空认知、时空思维等关键能力作为教学重要目标。对此,本文接下来将在“时空观念”的基础上,谈谈如何进一步充分挖掘、利用、改造高中歷史选修教材资源。

一、时空观念及教材重构的概念

1.时空观念

历史是一个不间断动态化发展的过程,任何一个历史现象与事件的产生,都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依据时间顺序进行发展这呈现出严格的、鲜明的时序性。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历史层面上的时空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联系条件下,人们对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分析的意识与思维模式。课程标准提出,要求高中生可以在不相同时间框架下对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解释;可以依据时间与空间顺序来科学构建历史人物、实践与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等。所以,良好的时空观念,不仅是中学生学习与研究历史的必备基础,也是教学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思维之一。

2.教材重构

教材重构,是指通过精选、加工以及组织的有效方式,把课本中所蕴含的知识转化成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的、可以输出的动态表征。[2]这其实也是说,要求教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课程目标,在科学分析教材内容、地位与作用等方面的前提下,对教学资料进行选择、补充和转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促使其正确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所以,在基于时空观念重构高中历史教材时,教师无必要以教材分析作为基础,将教材内容列为依据,进一步挖掘出课本内的知识与素材,同时也要大胆开发课后教学资源,以此来有效优化历史教学质量。

二、基于时空观念的历史教材重构原则

1.以课标为根据

对高中历史选修教材进行重构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真正需求作为切入点,将育人要求作为指导方针,而育人要求又着重体现在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中,所以教师务必要从“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要求出发。从详细的课程标准来看,我国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在实施时空观念时,应当要从以下层面进行:首先是时空认知,即学生要清楚认知到特定的历史事件发生,一定是和特定的历史时间及空间相联系的,并可以依据时间顺序,建构起相应的联系纽带。其次是时空分析技巧,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分析历史时间及空间的学习能力,同时做到将这一能力用于描述过去。最后是时空思维,学生可以在不同时空框架的条件下,进一步了解历史的连续性和变化性、统一性与多元性等,并能对发生的历史事件作出合理解释。因此,在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教师要适时对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增补或删减,从而令教学内容得以最大化满足时空观念培养的多层次需求。[3]

2.多学科知识相关联

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及人文性特点比较浓厚,因此当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往往穿插进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此,当教师在进行教材重构工作时,务必要进一步整合语文、地理、生物以及政治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点,如此才能一同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进行服务。例如,在学习人民版选修四《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时,教师在展开教材重构时,可以设置相应教学环节,如先引导学生提前收集自己了解的政治家与西方哲人的相关信息,随后在课堂上开展辩论会;“正方辩题——《论语》造就孔子圣人头衔、反方辩题——独尊儒术造就孔子圣人头衔”先令学生自由组成辩论团,再根据自己的看法以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辩论和分享,而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也养成了辨明是非、不盲从、不迷信的观念。如此一来,不仅提升了学生探究历史、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有效引导学生将历史放置到特定时空环境下展开分析的良好思维习惯。

3.以学生为主体

素质教育及新课改计划都明确提出,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充当为辅导者与主导者的角色,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材重构工作时,应当要从展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角度出发,认真思考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学生才会自主学习历史知识、才会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提高历史时空性的学习资源。[4]另外,教师也要注重培养高中生利用历史教材、开发历史教材,积极构建历史时空观念的良好学习意识。众所周知,高中历史教材都是采用专题模块的编写模式,这是对以往的通史式编写模式的创新与突破,但是其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便是不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对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树立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线索及空间线索,并及时对事件发生的空间背景展开整合,如此才能培养利用、归纳与整合历史教材的能力,也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念。

三、基于时空观念的历史教材重构策略

1.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一般来说,教师重构历史教材的工作水平,往往会受到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要求等方面的多重影响,因此要想大幅度提高自身的重构水平,则教师应当要树立课程改革的创新教育理念,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并在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有效指导下,重新整合、扩展教材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认知思维特点,选择能够体现时空观念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充分挖掘出能够展现时空观念的课程资源,从而逐渐树立起独树一帜的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到选修六第三单元的《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及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就圆明园从繁盛到被毁灭的过程展开精心的教学活动设计,不是仅仅依据简单的教学点评、简短的文字介绍,而是可以采用多媒体软件播放繁盛时期的圆明园视频、图片,再播放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时的视频,再到国家为赎回牛首、虎首、猴首等铜像所花费的巨资素材,并鼓励学生起来分享自己在观看时的感受。圆明园第一次被烧毁是在1860年的10月,受到了来自英法联军焚毁,而再到1900时,八国联军再次侵占北京,抢劫处于西郊地带的圆明园,从这以后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等都已经荡然无存。经过这两次烧毁时间线地呈现,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明白圆明园被烧毁距离当代社会不过一百来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所以唯有振兴中华、铭记历史,才能傲视各国。由此可知,只要教师巧妙地把时空思维理念,充分地融入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之中,才能在开拓学生历史文化视野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时空观念及历史文化素养,这才是充分展现了根据课程改革观念来促使历史教材重构的特点。[5]

2.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前文提到高中历史教材都是采用专题模块的编写模式,这是对以往的通史式编写模式的创新与突破,但是其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便是不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所以,既然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在时空观念的体现上略有不足,那边要求教师在重构历史教材时,务必要对教材内容展开重新调序、整合与重构等处理,并力求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时空发展脉络。例如,在讲到人民版选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一战及二战的区别和共同点,教师可以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讲述,先讲述一战的发生原因、参战国、战后结果等,随后再到二战,最后是引导学生思考一战和二战的联系点。当在讨论一战与二战的区别与联系时,有学生提出:“一战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而二战的时间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还有学生认为:“战争发生的原因不一样,一战是由于帝国主义为抢夺世界经济的矛盾斗争而开始的,而二战则是西斯势力疯狂侵略扩张所导致的战争”。另外,也有些同学提出新颖的看法:“针对破坏程度来说,二战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战争时间持续六年之久,导致世界80%的人口被迫卷入世界大战中”。如此一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组织,令学生从复杂的时间及空间信息中,归纳分析出一个相对完整、清晰的时空框架,为学生的相关历史知識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巧用图示强化学生记忆

教师在基于时空观念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重构的时候,可以巧妙地将历史地图、思维导图以及时间轴等图表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而通过直观化、形象化的历史图表图示,不但能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分辨时间线索以及相应的空间概念,也能增强对时空概念的记忆与理解,例如,在讲到《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强化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如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为中心点,而“价值”“保护原则”“艰巨的保护任务”作为二级框架,接下来将相关知识点依次加入到下一级框架中。如此一来,通过图表图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意识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积极作用,并全面了解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从而加深他们对于相关历史事件时空观念的理解。

4.注重学生主体性的调动

对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机制,并非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也不是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缅怀和追忆便可,而是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需要他们在历史和现实的紧密联系中进行落实和发展。与此同时,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采用问题导向与现实导向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此,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挖掘出他们在学习历史学科过程中,所出现的学习难题与问题,并在之后的教材重构工作中加以重视并解决。其次,在之后的高中历史教材重构工作中,教师应当尽可能选择问题探究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不是采用传统的单向讲授的方式,如此才能有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最后,在培养学生良好时空观念的时候,教师要做到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学,引导学生采取科学的时空观念来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难题,如此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会重视现实、服务生活,最终实现把时空观念活学活用的学习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时空观念是学生了解历史、服务现实生活的关键点和基础所在,因此教师要重视历史教材重构工作,科学选择、组织、扩展相关教学资源,从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能力,如此学生才能贯通历史逻辑、提升历史学科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戴世锋.时空框架、时空观念与历史分期[J].中学历史教学,2019(06):12-14.

[2]朱晓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以“人生的选择——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一课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59-60.

[3]李炎.论概念教学对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J].文教资料,2016(32):162-163.

[4]张军.渗透时空观念,培养历史核心素养[J].教书育人,2018(01):

57.

[5]王炜强.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素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鸦片战争”内容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0):51-53.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重构高中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