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2019-10-21徐建英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考小学

徐建英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时期。小学生虽然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偏少,但是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模仿能力极强。因此,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教师必须从学生出发,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關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思考

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内容的提出与推进,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小学时期是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黄金时期。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手段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极易被外界事物影响,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对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出发,整合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应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在《小水滴的诉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为本节知识的教学选择合适的方法。课前,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促使学生在观看中感悟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珍贵性,促使学生了解还有许多的地方非常缺水,人们无水可用以至于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促使学生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针对“小水滴”各抒己见,畅谈“小水滴”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及其好处。由此必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学生答:“小水滴可以浇花、可以洗手、可以养育、可以灌溉庄稼等。”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树立意识,了解小水滴有着大大的作用,由此学生保护水资源,知道节约用水的重要性[1]。

二、采用课前导入,实现教学目标

课前导入对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关键性的促进作用,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着手科学设计教学导入环节。受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他们非常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这也是降低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相对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相对枯燥,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而良好的教学导入便是吸引学生关注的开始。

例如:在《我们爱整洁》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目光,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如,给学生播放“熊出没”片段:光头强去熊大家吃饭,但是自己很久没有刷牙洗澡,以至于身上臭烘烘的,路上遇到他的人都捂着鼻子走开,避免和他接触,而光头强并没有发现,直到来到熊大家,想要拥抱熊大却被熊大躲开。光头强很是疑惑,“为什么都躲着我呢?”熊大才告诉他原因。知道原因的光头强特别羞愧并立即去洗澡,再次出门,大家都非常热情地跟他打招呼,熊大也给了他大大的拥抱,并开心的共进午餐[2]。

视频片段不过几分钟,但是内容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可以通过片段了解注重个人卫生是非常必要的,从而掌握本堂课的关键内容,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本课知识点的学习。课前导入形式种类多样,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导入、轮流演讲的方式进行。由此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获得教师、家长的良好指导,能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带来有利影响。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是除家长以外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规范言行,能够根据任务和计划完成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夯实基础。

例如:在《早睡早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为了掌握准确的数据,教师可以联系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在掌握学生作息时间后,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由于教师使用的资料都是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必然能够引发学生关注,促使能够积极对待并改进自己的作息习惯,明白早睡早起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规范个人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归纳其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学生构建科学化、灵活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够行之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关注学生发展,挖掘学生潜力,同时,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完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够补足短处,实现全面发展。

结语

面对教育改革的大潮,基于核心素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添加灵活新颖、趣味横生的教学元素,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增强与师生之间的沟通,由此才能够促进知识的传递,让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熏陶,才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正确观念的形成,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才智,2019(27):107.

[2]宋金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9(19):42-43.

[3]柴晓芳.德润心灵 法护成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8(25):65-66.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思考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