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
2019-10-21林琳
林琳
摘 要:小学时期在人成长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保障每名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提升。因此,教师运用新型的理念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学生 动手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素质教育获得人们的高度重视,教师需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学生的思维被调动,想象能力提升,美术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味地讲授各种绘画的理论知识,学生模仿教师的各种行为,综合潜能未被调动,长此以往,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教师需意识到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积极的引领学生进行动手活动,教学效率会提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驱动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善,对待一些事情不能形成清楚的认知,在进行兴趣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调动,对各种事情充满无限的想象力,对美术科目产生重新地认知。教师应打造各种优良的教学情境,参照具体的教学目标,保障各种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同时,讲授语言不可过于枯燥,借助各种启发性的话语调动学生的注意力[1]。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十分不集中,教师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促使课堂较为活躍,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此外,各种优秀的作品应在课堂中展示,表现优良的同学赢得教师的奖励,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任务,打造“浅草没马蹄”的场景,多种手段都可以再现该情景,剪纸、绘画等都是重要的表现手段。
一些学生借助绿色来打造立体形式的图片,教师根据图片中的内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阐述图画中的场景,在此基础上,部分学生的思维十分发散,开展相应的动手实践活动,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组内成员参照具体的创意内容,创造新颖的主题。虽然许多学生的想法不错,但是动手实践能力不足,创作的作品不能良好的表达主题,另一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然而思维缺乏创新性,一味地模仿他人的思想。教师可讲述线条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对作品形成良好的感知,各种作品中具备更多的新意。现今教育改革是人们广泛关注的内容,教师需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借助具体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实物教学是优良的教学手段之一。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
1.教学技法的训练
美术教学的技法具有特殊性,当学生清楚的认识所要绘制的事物后,才可优良的进行创作,如学生掌握剪纸的相关技巧、裁剪的方法,同时,各种训练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师形成全局性的思想观点,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耐心地进行解答。此外,参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每名学生的性格特质存在差异性,教师应形成因材施教的思想,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鼓励性的话语,学生的学习自信会增加,学习动力大增。如在讲解《丰富的表情》这一内容时,学生需注意观察五官的变化特点,当人们具有开心与恼怒的情绪时,眼睛会发生显著变化。
在运用多媒体的基础上,学生能观察人物的表情变化规律,同时,学生可留心观察周围同学的表情,或者运用手偶展现人物的表情变化,借助工具来制作简单的表情。如一些学生运用铁丝制作愤怒的表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具有无限的想象能力,思维十分发散,认识到美术课程的本质内涵。因此,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制作,其能够根据主题设计出多种优良的内容[2]。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教师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家长对美术课的重视度不足,将它作为孩子的课外爱好。在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影响下,教学模式十分单一,教学质量不能被保障,教师仅简单的传达各种绘画技能,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被激发。教师应运用多种优良的教学模式,注重对技法的训练,了解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还可以举办美术沙龙讲座,家长对美术课程也会产生重新地认知,注重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
2.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学生需具备较大的想象空间,运用多种手段来展现课程主题,在快乐中学到各种知识,动手能力会提高,如运用实物演示的手段,教师将物品摆放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参照自己的生活体会,创作出多种优秀的作品。如在讲述《画一顶帽子》的内容时,教师应展示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帽子,在学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发现每一种材料可打造出不同形状的帽子,择取其中的材料,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精美的帽子,想象能力也获得锻炼。如能够制作出雨伞帽,帽子的形状具有新颖性,每一种帽子都存在不同的功能,塑料帽能够阻挡雨水。此外,传统的课程讲授模式不符合素质教育中的相关理念,教师需运用灵活的语言模式,构建多种语言情境,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会十分生动,学生犹如置身在实际情境中一般。如在讲述《青蛙》的课程时,教师向学生阐述相关的童话故事,学生的思维会逐渐拓宽,对青蛙产生无限的联想,小学生都具有模仿的天性,可借助表情的变化来展现青蛙的特点。由此,学生对青蛙的认识会提升,具备更多的思考时间,彩塑课的目标被实现,美术课程教学顺利实施。
结论
总而言之,当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时,学生的学习热忱会增长,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课知晓其他同学的学习手段,参照自身的实际状况来调整学习方法,同学间的相处变得更加和谐,创新能力大增。此外,当自身的观点获得教师、同学的认可后,学习自信会提高,美术课程具有特殊性,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教学效率迈上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刘兴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新课程,2017,13(10):197-197.
[2]薛明.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7,01(86):17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