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矛盾治理精细化的现实挑战

2019-10-21张婷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组织化群体性矛盾

张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矛盾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社会矛盾治理精细化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在实际的社会矛盾治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阻力、遭遇一些障碍、碰到一些制约。这些阻力、障碍与制约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矛盾治理精细化水平提升的“瓶颈”。

一、利益性社会矛盾日益增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结构要素的重新分化与组合,利益性社会矛盾呈日益增多趋势。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据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朱力教授课题组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在基层干部看来依次是:征地拆迁(69.14%)、劳资纠纷(45.11%)、农村土地纠纷(42.17%)、环境保护(35.10%)、医疗卫生(29.21%)、涉法诉讼(28.03%)。在群众看来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依次是:征地拆迁(55.00%)、劳资纠纷(37.07%)、农村土地纠纷(36.42%)、环境保护(32.26%)、医疗卫生(30.92%)、邻里纠纷(30.72%)(见图1)。

据重庆市某区2018年1-3月群众信访情况通报显示(见图2),维权类信访已占信访总数的72.5%,其中,城乡建设类占22.3%,主要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房地产权证办理、建筑质量、物业管理等问题;农业农村类占16.2%,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水利水电、水库移民等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类占14%,主要是工程欠款欠薪、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资纠纷等问题;民政类占11.7%,主要是社会救助、优抚等问题;经济管理类占4.1%,主要集中在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纠纷等问题。这些维权类信访绝大多数是与信访者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二、群体性社会矛盾居高不下

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群众反映问题的合理性与反映方式的违法性交织在—起。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仍以基于诉求表达的居多,其最大的特征就是维护受损的利益。《2014年中国法治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群体性社会矛盾事件居高不下,在2000-2013年这14年间,我国共发生1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871起,其中,参与者规模在100人至1000人的有590起,占67.7%;参与者规模在1001人至10000人的有271起,占31.1%;参与者规模在10001人及以上的有10起,占1.1%。2010-2013年是群体性社会矛盾的高发期,这三年爆发的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分别为163、172、209件。2014-2016年群体性社会矛盾发生量也没有明显下降,据华东政法大学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张明东副主任等专家的研究报告指出,“总体而言,2016年经济形势在2015年的基础上未得到实质改善……劳资纠纷是触发群体性事件的最常见因素。”

據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显示,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群体性事件的总体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诱因、高发领域,到线上线下的群体性互动,都大致延续了前几年呈现的规律。

近年来,重庆市群体性社会矛盾也是呈居于高位态势,主要涉及到的有涉军群体、移民群体、辞退民师群体、非法集资群体等。据资料显示,涉军群体和移民群体的构成较复杂。涉军群体主要有参战退役人员、企业军转干部、下岗转业志愿兵、伤残军人、复员军官等5个群体,参战退役人员群体占涉军群体50%以上。移民群体主要有城市建设中的移民、城市统征区内农转非安置的农村移民、三峡库区移民等,其中三峡库区移民的矛盾最易出现反复。

三、社会矛盾组织化倾向明显

当前,社会矛盾组织化倾向集中体现在涉诉信访组织化。有相同诉求或利害关系的人员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沟通串联。没有利益关联的上访人,也以相同地域或亲情友情为纽带,为其上访制造声势,扩大影响。而且在上访的时间上呈规律性变化,进京上访在每年“两会”和重大活动期间是集中期,显著高于正常月份。同时,上访手段翻新快,“缠访闹访”“重信重访”现象突出。从进京访登记情况来看,“一次登记多案”“一案登记多次”的现象比较严重。

社会矛盾组织化从本质上是社会矛盾解决途径的非法化。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特大群体性事件,基本上都有为首者或骨干分子从中进行串联、指挥和操纵。且有相当数量的群体性事件酝酿之初就成立了自发的组织。伴随着新媒体与群体性事件的互动性愈加紧密,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通过线上组织形成了策划、招募、安排、总结甚至发放报酬的一整套流程,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组织已经呈现出典型的“互联网+”特点。这类群体性社会矛盾事件大都有较为周密的组织和策划,尤其是有组织的涉民事、涉军类社会矛盾事件,动员能力强、社会影响大、处置难度高。从近几年重庆市的情况看,虽然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群体性事件不多,但社会矛盾的组织化倾向依然比较明显,值得引起高度重视。根据重庆市某区某街道的调查数据显示,2014-2017年社会矛盾组织化倾向明显,社会矛盾组织化程度由2014年的2.1%上升至2017年的3.2%。

除此以外,社会矛盾治理精细化还存在社会矛盾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社会矛盾诱因纷繁复杂、社会矛盾的化解难度增大等挑战。

猜你喜欢

组织化群体性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中国现代物流现状及展望
组织化管理模式对基层医院脑卒中患者随诊率的影响
关于政府伦理组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
关于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