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幼儿园教育中奖励的重要性

2019-10-21孙建军张燕燕

锦绣·上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效应幼儿教师幼儿

孙建军 张燕燕

摘 要: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奖励是施予生命的一缕阳光,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催化剂”,但奖励并非万能。对奖励有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认识,灵活把握其运用艺术,是保证奖励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前提。因此,要恰当地运用奖励,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牢牢地把握好奖励运用过程中的四“性”:指向性、适切性、灵活性、回归性。

关键词:奖励;幼儿;幼儿教师;效应

一、奖励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由一定的需要所驱使的。他把人类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七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为基本需要,后三个层次为成长需要。由此可见,尊重的需要是人类所共有的基本需要,尊重包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他尊这一基本需要驱使人类寻求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关注和奖励,因此获得奖励是人类的精神需要,是人性深处的渴望。

恰当的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我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化的人与人的交往与相互影响和评价中逐渐形成的。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水平都比较低,表现出“依从性和被动性;表面性和局部性;情绪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幼儿极强的“向师”性,使得幼儿教师成为影响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他人”。幼儿会将教师的奖励或批评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认识自己的依据,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奖励,对幼儿的认识和行为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这对于自我情绪、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高度一致性的幼儿来说极为重要。

二、奖励的负面效应

奖励固然必要,但并非一劳永逸。“奖”而不“励”的奖励“疲软”现象在幼儿园中时有发生。奖励的运用要讲究原则和策略,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

1.“失真”效应

盲目的、随意的奖励是庸俗的,苍白无力的。这种缺少针对性,言过其实的奖励对幼儿无论其认知强弱都会产生“失真”效应。有时老师的一句笼统的、朦胧的奖励会让幼儿感到非常茫然。

2.贬值效应

凡事皆有度,过犹则不及,奖励亦如此。“批发”加“甩卖”的廉价的奖励不能引起幼儿的心灵震撼。同时也会因为奖励的司空见惯,唾手可得,使其在幼儿里达到饱和状态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

3.依赖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某一行为的连续性正强化,会使得行为者对这种强化产生心理依赖。同样,幼儿长期接受奖励会使其在心理上产生对奖励的依赖和贪求。甚至对丧失奖励产生恐慌心理,受这种恐慌心理的摆布,他们会变得格外的敏感,格外关注周围人对其观点和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表现出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进而丧失了独立的、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开拓自己人生之旅的活力,人生变得很被动,为了博得他人的奖励,只能按照他人撰写的脚本上演自己的人生之剧。且经常受奖励累计的优越感,不利于幼儿耐挫力的培养,不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

三、奖励在幼儿园中的运用艺术

1.指向性

宏观上讲,奖励的最终目标指向的是幼儿未来的和谐、全面发展,奖励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不宜单纯为了奖励而去奖励,不要把奖励当成教育的点缀。相反,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今天的奖励是为了明天不再奖励。我们为的是通过奖励去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同时让幼儿在接受奖励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宏观目标的指引下,奖励的具体内容的指向应是多元的。

从微观上讲,奖励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多指向过程。成人对儿童所实施的奖励基本上存在三种指向:“指向个人,指向过程,指向结果。指向个人的奖励即对幼儿给出一个整体性判断;指向过程的奖励即对幼儿在行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策略的判断;指向结果的奖励即是对具体的行为结果给出判断。来自心理学的实验发现,在成功的情景中,无论哪种指向的奖励都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然而,在遭遇挫折之后,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接受个人指向奖励的幼儿表现出高度自责,放弃执行任务;接受过程指向的奖励的幼儿没有改变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仍然继续坚持执行任务;接受结果指向奖励的幼儿居于中间。之所以有如此明显的表现,是因为不同指向的奖励实际上教会了幼儿不同的归因方向。在认识到不同指向的奖励对幼儿的延续效应后,我们在运用奖励时要多运用指向过程的奖励,切忌把奖励随意与人格相联系。为了防止幼儿对奖励产生依赖心理,运用结果指向的奖励时也应慎重。

2.适切性

奖励并非越多越好,亦非越夸张越好,而是要富有针对,有的放矢。奖其该奖之处,用于该奖之时,即奖励要适,适度,适时,进而收到实效。所谓适量即并非凡事均奖,性量.而是有所侧重,对于经历一番努力,几经周折最终才实现的良好表现,教师要毫不吝音地加以奖励;所谓适度即奖励要客观,实事求是,合情合理,根据具体的情形给予相应的奖励,力求准确,讲究分寸,注重实效,不随意拔高,任意夸大;所谓适时即奖励要该出手时才出手。心理学家德西的实验研究为我们明确了奖励出手的时间。他把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解决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其中一组解答出一道难题奖励1美元,另一组没有任何奖励,结果发现,被奖励组在有奖时解题很努力,在自由活动时间很少有人继续自学解答,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无奖励组在自由活动时间仍然保持浓厚的兴趣,热衷于未解答出来的难题,这被称之为“德西效应”。从德西效应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幼儿缺乏内在动机时,是奖励该出手的有利时机,然而倘若幼儿已经对某项活动充满了兴,如再施予奖励,那么结果就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削弱幼儿的内在动机。因此教师不要搞轮流式的普降小雨或找平衡的补偿奖励,而要诚恳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

3.回归性

所谓回归性即教师应慷慨地把奖励的权力还给幼儿,到底谁应受奖,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奖励,让幼儿自己去决定。这样在裁判的过程中,将会锻炼幼儿在公共场合大胆表达的能力和独到的判断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并且幼儿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也保证了活动自身的互动性、开放性、教育性。

奖励充分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发展性和激励性评价的教育理念。如何使其在幼儿园中发挥最佳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施之有法,用之有度,讲究实效。

参考文献

[1]诸秋萍.幼儿园奖励式教学运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6年16期.

猜你喜欢

效应幼儿教师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画与理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