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读书报告

2019-10-21陈晓雨

锦绣·上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汉代佛教中国

摘 要: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无意或有意中继承着两千多年前汉传佛教的遗产。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对中国历史中的佛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关键词:中国;印度;佛教;汉代

一、作者简介

芮沃寿是美国汉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游历中国学习汉语并至延安见到毛泽东等人,在日本学习日语并从师与高僧参悟佛学,对佛教、中国、东亚是有切身体悟的。

二、关于本书

本书就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分为六个章节:汉代的思想背景,佛教的准备、驯化、独立和挪用时期,及佛教在中国的深远影响。从如何汉代帝国的崩塌为佛教进入中国做好了准备,及印度色彩浓厚的佛教如何融入中国社会本书提出探讨。

初听书名觉得题目很大、书很厚。然而书只有薄薄的一本,书的前三分之一篇幅都在谈汉晋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正式论述佛教的内容只有60页。自如地驾驭六个章节来讨论一个中国佛教中的专门问题,需要的学问涵养是惊人的。

简要的描述出中印两个文明的互动历程,认为中国文明是本土文化来吸收同化外来文化的一种,背后渗透的是印度佛教、中国佛教两种不同文明交汇下产生的教义。从准备、驯化、独立和挪用四个阶段中,看到佛教是如何进入到贵族士绅及普通百姓的生活与思想体系之中,以及佛教最终完成中国本土化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归纳与阐释。文末总结是一亮点:认为大乘佛教的传入,冲击了儒家的等级结构和家庭中心主义,第一次把可以为所有种族、时代和文化所接受普世价值带到中国。本书不是从理论出发考察和探究佛教的源流,也不仅仅是讨论佛教的传入,而是深入把佛教还原到当时的社会情景中去。

三、读后感受

佛教对后世中国人来说已如此熟悉,甚至几乎忘了它是一个外来宗教。这个来自印度的思想与中国的儒家文化、老庄思想及其他各民族的文化进行着怎样的碰撞和融合,才使今天的中国佛寺林立,僧尼云集,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种佛教传承的国家。

“宗教的大发展往往尾随一个帝国的崩溃而来。”围绕着衰朽的汉帝宝座展开的多边斗争变得激烈,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瓦解,使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才使佛教这个异域文明有了根植入中国文明的机会。这一时期国家溃败和社会危机人们企图寻求心理上的寄托、精神上的指引,而佛教作为一块敲门砖,开启人们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借此来逃避摆脱现实世界给他们带来的烦躁不安。在弥补南北朝文化差异上,佛教继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开始分为南北二宗。但中国人本质思想上是“求和”、“主张大一统的”。这样佛教逐步放弃了自身的异域色彩,吸收本土文化并且屈服本土文化,最终北宗顿悟派成为了魏晋时期的正统佛教。中国思想中却认为“众生平等”——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主张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成佛,种姓制度森严的印度截然不同。在印度信仰佛教的只可以是婆罗门、刹帝利这种贵族,主张“一阐提不能成佛”,而到了中国不得不讲究“皆可以尧舜禹”了。

佛教在魏晋南北朝兴盛,却在唐经历了从本土化过程到改头换面再到名存实亡的过程。事物的发展必定遵循一个极盛必衰的概念,过于膨胀的佛教实力,僧众不再遵守清规戒律,佛教思想越来越走上了世俗化,归根结底是受到了儒学统治思想的挤压。佛教由一开始是对真相法性的向往转变成中国人对自然主义的追求,到了吃饭挑水种地皆是修行的地步,使这个正统宗教变得了过于理想化和生活化。至始至终佛教的地位不能与儒学相提并论,始终只是统治阶级的附庸,当膨胀之极威胁到封建统治地位时,必将受到压制。唐代之后佛教在中国逐步销声匿迹,首先佛教进入的背景是因为中国文明自身的腐蚀和崩溃,中国人只有在遭遇迷茫时才对这个外来的思想有所回应,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佛教的教义过于消极被动和忍耐顺从。佛教这种缺少驅动力、见解和活力是和西方宗教的尚武精神完全不同。最后这个外来宗教逐渐转化为一种思想境界,避免了类似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那样大范围的宗教战争,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未必不是一种福气。

千年已过,佛教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各种民俗、节庆、俗语都已渗透了佛教的影响。中国的诗歌、书法、绘画,乃至音乐和茶道都有一种来自佛教的空灵气韵、禅趣盎然。佛教已是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印文化深度交流的历史结果,也是世界文明对话的成功典范。中国成了佛教的第二个故乡,穿越传统与现代的隔阂,历经两千多年传承着智慧与慈悲,一起弘扬着一个共同理念“和谐世界、众缘合和”。

四、结束语

作者在前言中谦虚地说“这样一个阐释只能是试探性的、不完满的”。这样高度概括的一本书,很难细腻地触及佛教自身独具的特征,并且佛教的内在发展的脉络不是这本书首要考察的重点。作者作为历史学家,他非常关切佛教最初的适应及中国人对这种新思想的反应,以及如何控制和管理这一教派。这些年来对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日益深入,但仍没有一本著作能取代本书。

作者简介:

陈晓雨(1996-)女,汉族,籍贯:江苏淮安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汉代佛教中国
佛教艺术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看中国·在浙江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
陈哲文(韩国)佛教题材作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