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视角下中国军队涉外新闻的报道策略

2019-10-21王健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

王健

摘要:中国军队涉外新闻报道是塑造中国军队良好国际形象、建构国际舆论话语权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国外媒体曲解、误读我国军队涉外行动的问题,中国军队涉外新闻报道必须转换报道视角,平衡报道中国军队;注重人文情怀,报道有人情味的新闻;促进平台创新,力争引领舆论走向,提升中国军队涉外行动的国际话语权,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关键词:中国军队;涉外新闻报道;有效策略

一、转换报道视角,平衡报道中国军队

在新闻报道中,消息来源不同,可能会使新闻中呈现出正负交织的舆论力量,以中国海军护航报道为例,美联社、《纽约时报》、路透社以及《泰晤士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中国政府、军方,还有记者采访以及中国官方媒体等获取新闻来源,报道内容并不都是正面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转变报道的视角,采用平衡报道的方式,官方、权威媒体应该主动发声,积极发布正面的信息和声音,尤其是一些报道与事实不符的,更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击,使舆论力量向己方倾斜,避免观众出现误读的可能。

同时,中国军队的涉外新闻应该改变以往的报道模式,从自说自话转变成着重报道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军队,也就是外国接触中国军队之后的直观感受,使中国军队涉外新闻报道更加客观、更有说服力。

在中国海军协助也门撤侨这次涉外行动中,国内媒体的对外报道就采用的“外国眼”的平衡报道方式,CCTV-NEWS的受众主要是外国民众,针对中国海军也门撤侨行动播出了《中国救援了来自15个国家的279名外国公民》《中国海军协助225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等新闻报道。这些报道的信息来源多为事件的当事人,所写多为他们接触中国海军、在中国军舰上的真实故事和感受,对外国观众而言,这些报道与自己的同胞息息相关,因此获得了很多国外民众的认同,国外媒体也高度赞扬了中国海军,在展示了中国海军强大实力的同时,也塑造了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二、注重人文情怀,报道有人情味的新闻

东西方的电视观众在文化背景上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人性方面却有相通之处,如果中国军队涉外新聞能够注重人文情怀,能够从人性美的角度报道一些中国军队富有人情味的真实故事,必然会获得外国观众的认可和接受。

在中国军队援非医疗涉外行动中,就发生了很多富有人情味的感人故事。我国的权威媒体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以及《解放军报》等对此进行了极具人文情怀的新闻报道。《塞拉利昂孤儿和“中国妈妈”》《跨越种族的爱: “埃博拉孤儿”和她的中国妈妈》以及《中国军人的母爱与“埃博拉孤儿”的重生》。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中国女军医黄顺不顾自身安危,精心救治、照顾一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9岁女孩雅尤马的故事,这个女孩是一个孤儿,母亲刚刚去世,而自己也因感染埃博拉病毒即将面临死亡,但是中国女军医并没有放弃她,坚持照顾她、医治她,最终这个女孩被治愈。这些新闻报道充满了真情实感,阐释了人性的大爱,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军人友爱的一面,这次涉外行动也获得了国外媒体的高度赞扬。

三、促进平台创新,力争引领舆论走向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军队的声音,做好中国军队涉外新闻报道,相关主管部门、主要宣传媒体,应该创新思维,积极构建国际化的新媒体平台。可以是集文字、图片、声音等于一体的中国军队的专门宣传网站,如国防部网站等,也可以是各类社交媒体,如微信海外版等,积极宣传中国的军事理念、法规,以及军事新闻等。

同时,可以邀请中国军方新闻发言人,中国军事专家等,在不同语种的社交媒体上介绍中国军队,或发布中方的观点。特别是针对中国军队涉外行动进行解读,让更多的受众了解中国军队涉外行动的真实意图,以免被别有用心的外媒、敌对势力进行曲解、误读,也可以与各国网友针对涉外行动等相关问题进行互动,通过网友的转发、评论,转变一些受众对中国军队的片面印象,提升中国军队涉外新闻报道的话语权。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舆论场已经实现内外贯通,中国军队涉外新闻报道应该转变思维,以国际化的视角展现中国军队的风貌,解读中国军队的涉外行动,加深外国受众对中国军队的了解和认同,提升中国军队的国际形象和涉外行动的话语权。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浅析语文教学中师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如何有效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