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2019-10-21夏君强萌萌郭梦扬

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教育信息化

夏君 强萌萌 郭梦扬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教学装备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并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不断更新。对于化工类高职教育而言,基于其行业特殊性,在教学中存在着投入和运行成本高、校企融合度差、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有偏差、危险事故无法演练,企业标准化流程不够深入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信息化与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融合的研究,旨在将信息化技术成果应用于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通过信息化方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环境的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化工类专业课程;有效融合

1 国内外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建设信息化程度的现状

1.1 国内

“十三五”期间,社会环境的新形态对高职教学带来新的影响。伴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的提高,新型教学装备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并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不断更新。同时,产业更新和企业的技术革新也对教学过程提出新的要求。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均明确提出了对教育信息化更高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实训系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完善教学体系,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基于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重难点,利用数字化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领会、实践探索,逐步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能力。以上可以看出,我国的职业信息化教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但仍然有许多值得深化、完善的地方。

1.2 国外

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首先提出了“信息化”这一概念,此时信息化是从产业的角度来进行阐述的。美国作为首次提出将信息服务体系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的国家,其高职教育信息化也是处于世界顶端。为了应对全球信息化的挑战,欧盟未来十年教育质量提升的《欧盟教育与培训合作2020战略框架》提出欧盟教育与培训系统要面向2020年的四大战略目标,即实现终身学习和流动学习、提高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公平教育和社会凝聚力、在各级教育和培训中提高创新能力。可见,现代信息化进程起源于以美國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是在发达国家开始的,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推动自身信息化教育发展。

2 化工类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实训操作存在安全隐患和事故过程难于再现造成教学缺失

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无论是实验室教学过程还是工厂工作岗位的训练过程都有着过程复杂、结果随机性大和危险性大的特点,整个过程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工艺设施,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践训练。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到实践现场进行必要的专业基础认知和安全教育,同时,在首次训练中学生难免出现过程不熟练、安全知识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在训练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造成安全隐患。

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的虚拟空间,使学生在不接触实际危险源的环境中完成标准工作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实训安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将抽象的理论和隐蔽的现象具体表达,集合各种典型方案,使学生可以体验多种实训现象和事故,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知,拓展了知识的广泛性。

2.2 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和技能训练熟练度不足

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硬件建设成本高,工位相对松散,而实践过程具有连续性,时间紧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无微不至的细节指导,也不能做过于详实的解答,不利于学生加深学习印象,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通过虚拟空间的教学过程,学习者进入实训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职业意识,可以直接进行核心实训内容,减少单次实训的设备占用时间,提高了实岗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每名学生的相对训练时长,提高了技能掌握的熟练度。

2.3 原有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难于校企深度融合

先学习,后实习的校企合作形式,教学和企业实践是割裂的。同时针对化工行业的工作特点,要求从业人员接触核心技术岗位时,必须达到较高水平的工作能力。工学交替的形式实施有一定难度。

由企业需求建立的工学一体运行机制,激发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递进式的教学效果。虚拟实训强化职业标准和职业素质培养,实训落实岗位基础技能,顶岗实习完成岗位能力全面提高,相互衔接,逐层递进,缩短了岗位对接距离,达到实岗培养的学生必然可以进入实岗工作的教学目的,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3 结论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应该积极展开对国外教育信息化情况的研究,了解世界发达国家数字化学习环境发展的态势,立足国家实情,促进信息化与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参与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更加广阔而深入的信息文化互动,不断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郢峰.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J].考试周刊,2018(39).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教育信息化
新时期下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建的有效融合研究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数字化影视制作中的技术和艺术的有效融合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