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科思维导图,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2019-10-21林寅
林寅
摘 要: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手段和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的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得到推广。本文从学科思维导图的构建、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导学、板书设计、合作学习和课堂小结五方面入手,以楚雄州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的教学探索实践为例,对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地理课堂教学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关键词:学科思维导图 课堂教学 初中地理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创立了思维导图这一新型笔记方法。Tony Buzan运用图文并重的方式和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连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特点,利用记忆、阅读、想象、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使人类大脑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思维导图以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作为思考中心,从中心向外围辐射无数关节点,呈现出放射线立体结构,将思考方式转以放射性思考可视化图形呈现,既呈现知识网络,是组织陈述性知识的良好工具;也呈现思维过程,是组织程序性知识的良好工具。[1]楚雄州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引入思维导图并应用于学习与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尝试利用思维导图来写教案、制定计划、做工作笔记(学习笔记、读书笔记、听课笔记、会议记录等)、写总结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率。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归纳为这样的一个图形:
从上图不难看出,思维导图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科学学习、有效学习、高效学习。21世纪以来,我国发达地区对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逐渐推广,正日益成为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并显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尝试使用软件提供的“导图模板”来制作地理学科思维导图,直接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与学工具,而且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如何将思维导图恰当地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笔者在其中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学科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导学
我们常说,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主要是指:学习的主体、思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学生角色应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思维、学方法。[2]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角色应该成为学生的“导师”:学习方向引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疑难辅导。学习方向引导需要学习目标的导航作用,关键在导师对教材的深刻研究理解把握;学习方法指导要求导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把知识结论直接给学生;学习疑难辅导要求导师明确疑难、设置疑难、辅导解决疑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科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根据预习导图中的知识链接,把教材内容用文字或符号填上,节省课堂笔记;用不同颜色做好重点难点的标识,以备听课时抓住自己预习中存有疑惑的部分,提高听课效率。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节课,孩子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这样一门新开的课程感到陌生,为了使孩子们尽快了解这门科学,适应初中地理学习,笔者设计了一张图片展开教学。
地理究竟是什么,通过这张导学图,我们成功地带领孩子们开始了初中地理学习之旅。
二、学科思维导图应用于板书设计
众所周知,板书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教师以板书的形式将教材内容进行分类、重组,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主要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掌握、记忆,借以加强学生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思维导图可以将繁杂的地理知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整合加工,促使知识体系脉络清晰、易懂和易记。初中地理内容多,并且零散,引入思维导图辅助教学以后,我尝试在板书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力求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例如,在我国冬、夏季风的性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组思维导图:
中心知识“冬季风”和“夏季风”是我预先设计好的,“风向” “发源地”“性质”“影响区域”则随着教学环节的推进,一项一项引领学生逐层深入过程中通过板书的形式完成的。这样的板书,犹如一棵结满知识之果的大树,具有启发性,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充分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使知识之树枝繁叶茂,常用常青。思维导图教学就像润滑剂,在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上寻找平衡点。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构建大脑中的知识网络结构,使其从单纯的教授转变为与学生一同学习思考,充分体现出板书设计的科学性、启发性、整体性、艺术性。
三、学科思维导图应用于合作学习
笔者指导楚雄州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还进行过如此尝试: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学习,师生合作把学习内容整理如下:
这张思维导图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而研究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环境要素包括人口、民族、文化、经济(农业和工业)、交通等。“亚洲”知识梳理成型后,授课教师把“亚洲”这个中心词置换为“北美洲”或“非洲”,就可以生成又一次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3]实际上学生在课堂导学和巩固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亚洲和其他大洲的相关地理知识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也为其他地区或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四、学科思维导图应用于归纳小结
一节课、一个单元甚至一册教材的内容,我们在课堂小结、单元总结或全书复习过程中有机穿插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小结,往往能够使课堂变得妙趣横生。思维导图应用恰当、合理、科学,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知识点、清楚理顺知识线、宽广辐射知识面,在学生的头脑里植下一棵知识树,再适时辅之以浇水、施肥、修枝剪叶的工作,地理课堂会在我们手里变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的乐园。比如,世界区域地理的洲、地区和国家,中国区域地理的跨省区域、省级区域和省内区域,基本上沿着“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这样的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区域地理复习时,我们可以利用构建思维导图来复习归纳相关知識,知道区域地理要素主要有哪些,每个要素包括哪些方面,各区域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等,如下图所示:
学生以此为蓝图,课后进行自主复习小结,今后碰到区域地理学习时,不难知道要从哪方面去认识、获取、解释相应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这样做,既便于知识巩固,减轻记忆负担,又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模块管理,使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形成体系。这样的课堂、单元小结,改变了复习课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重复训练的现象,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就地理学科而言,学习的三个层次是直观理解、把握规律、综合运用。第一个层次就是直观理解,我们只有教会学生对课本上呈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心里有图,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根本上只不过是地理学科内涵的深入而已。[4]所谓深入,就是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把传统的地理靠“背诵”的观念,转为“理解”(点、线、面直至知识树的彻底理解),把握地理学习规律,使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变得清晰可感。只有这样,才能为综合理解和运用人文地理知识作好铺垫。实践证明,通过思维导图开展地理教学,学生将不再孤立、被动、枯燥地背诵地理知识,而是积极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思维导图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而且能够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地理教学中更加高效地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建元.刍议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98):121-121.
[2]张婧婧,孙明霞.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地理教学,2015(20):40-42.
[3]孔桂飞.“画”出地理好成绩——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23):125-126.
[4]邓朝武,林青平,廖燕妮.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2014(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