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例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9-10-21吴姣姣
吴姣姣
摘要:目的:分析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9年3月开展本次研究,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患者139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患者的中医证及相关因素。结果:年龄超过35岁、初潮10到13岁、孕次超过2、肾阴亏虚型患者相对于其他类型患者而言占比更高,数据差异突出,对比结果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患者的中医证型中肾阴亏虚型最为普遍,并且疾病和肝肾、初潮、孕次等因素相关。
关键词: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中医证型;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27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088-02
卵巢功能低下主要是因为卵巢内存在的卵泡数量以及质量的低下,临床表现主要是以月经稀发、月经量少以及逐渐性的闭经、生育质量下降等,同时还有一定的头晕耳鸣、腰腿酸痛、心烦气躁等更年期的表现[1]。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卵巢早衰,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质量。国内有研究显示,从月经较少到闭经并最终发展成早衰至少需要数年时间。对此,及时判断卵巢功能低下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显得非常重要[2]。本文从中医理论角度着手,探讨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3月到2019年3月开展本次研究,期间随机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患者139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带有一定临床表现,例如月经系发、月经过少或闭经。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脏器功能疾病或精神障碍;对研究不认可;中途退出治疗;资料丢失。
1.2方法
通过对近些年文献资料的查阅,实现对卵巢功能低下的主要症状和症型的描述并记录,通过临床流行病理学的调查要求,做好调查内容制定,同时按照文献内容分析,征求专家意见后设计相应的调查表,应用问卷调查实现对患者详细的问诊,涉及到常规资料、中医症、证的条目。
1.3观察指标
总结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数据在获取后及时录入系统,并通过系统当中的计数、对比功能实现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进行总结,格式如(15.4±0.7),数据在录入后的对比功能以P值实现,以0.05作为标准,在数据小于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年龄超过35岁、初潮10到13岁、孕次超过2、肾阴亏虚型患者相对于其他类型患者而言占比更高,数据差异突出,对比结果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出现之后,西医普遍认为没有明确的诱因,也被称为特发性的因素,认为其可能和心理、医源性、免疫等因素相关[3]。中医认为卵巢功能低下的病因可以划范围内内、外两种,和妇女的经、带、胎、产、乳等相关。中医认为,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的病机在于肾虚,兼并心肝脾。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的标虽然在生殖器官和心肝等脏器,但是发病之本在于肾[4]。因为肾为水火之?,肾中精气虚衰从而导致阴阳平衡失调,此时必然会累及到其他的脏腑。对此,从中医理论上来看,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的病机特征可以总结为肾虚为主、多脏受累、阴阳偏颇以及气血失和,临床中需要根据具体分型情况做好针对性治疗[5]。
另外,在疾病相关因素方面主要是以年龄超过35岁、初潮10到13岁、孕次超过2为主,可能是因为年龄较高患者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的发生率更高、初潮年龄较小的患者卵巢功能本身不稳定所以疾病发生率较高、孕次较高的患者卵巢损伤表现更加突出,此时疾病发生率也必会比较高。另外,从中医整形来看,不同的症型在具体的病症表现方面并不相同,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以肾阴亏虚、肝郁气滞为主。其中,肾阴亏虚的主要病症表现是以月经量比较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食欲减弱以及性欲淡漠等为主。肝郁气滞的主要病症表现表现主要是以月经量少、色黯夹块、面色暗淡、善太息、食少纳差以及舌质紫暗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超过35岁、初潮10到13岁、孕次超过2、肾阴亏虚型患者相对于其他类型患者而言占比更高,数据差异突出,对比结果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卵巢功能低下患者应当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型做好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根据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患者的常见引发因素做好早期的疾病预防,从而为女性生活质量提供基础性保障。
综上所述,卵巢功能低下月经不调患者的中医证型中肾阴亏虚型最为普遍,并且疾病和肝肾、初潮、孕次等因素相关。
参考文献
[1]马龙,肖园园,丁未洋,etal.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7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v.22(13):50-53.
[2]管昭锐,龚阳,刘学东.格林-巴利综合征伴颅神经损伤37例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7,31(7):51-52.
[3]张磊,周衍慧,孙国超,etal.37例卵巢及输卵管结核的CT特征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7,21(6):244-245.
[4]沈智杰,陈骁康,王英杰,etal.22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抵抗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03):0291-296.
[5]张辰浩,刘冠男,孔晓琳,etal.801例冠心病患者PCI術后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J].中医杂志,2018,59(2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