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媒体加强自身建设研究
2019-10-21王雪徐硕张瑞
王雪 徐硕 张瑞
摘 要:媒体和政党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自产生即重视媒体。新媒体的普及,给党的建设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中国共产党要转变思路,加强引导和管理,运用新媒体加强自身建设。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
媒体和政党密不可分。“大众传媒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介入到了政治和政治活动中,它是一种工具、手段、途径”。
2018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8.29亿,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7亿户。新兴介质大大提升了公众获取信息的便利性、迅速性、广泛性,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和方式、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点,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参与社会治理、乃至参与政治,这必然会影响到政党自身的行为模式。“传媒与政党政治的深切关联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
一、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媒体的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从产生以来,就对用好媒体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非常重视通过媒体这个渠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媒体这个工具教育发动群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媒体观是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媒体的重要理论依据。
1842年,马克思提出“人民报刊”,指出人民报刊是“历史的人民精神的英勇喉舌和它的公开形式”,“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表达者”的思想,他认为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不管是在理論上还是在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夺取舆论阵地。恩格斯曾告诫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不能放弃舆论阵地,不能放弃苏黎世的印刷所和出版社这个阵地,要继续印刷出版党的出版物,不能放弃《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这一党报阵地,也不能放弃《新时代》编辑部这一党刊阵地,要继续占领这两个宣传阵地。”
列宁对于出版发行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以及发行党报党刊非常重视,因为他认为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社会主义武装头脑,但科学社会主义并非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而是需要从外部进行“理论灌输”。报纸在“理论灌输”中承担着“宣传员”、“鼓动者”“组织者”的角色。因此列宁推行“全俄政治报计划”,最大程度的发挥媒介作为党的“最重要的公开喉舌”的作用。
二、新媒体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既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同时也为党的建设带来了挑战。
(一)新媒体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机遇
第一,为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提供了新的手段。空间上大大扩展了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空间。时间上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提升了传播效率。从形式上看,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容易给人感官刺激,留下印象。从效果上看,新媒体是一种交互性很强的媒体,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不断互换,在这种互换身份、交流思想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第二,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随着科技的普及,“支部建在网上”,甚至“支部建在手机上”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被接受,并得到发展。大大方便了党组织建设和党组织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对于流动党员、年老或其他行动不便的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种党建形式对于发挥党内民主、建设学习型政党、保障民众知情权也大有益处。
第三,为加强监督提供了新的途径。媒体成为民众监督的一条重要途径。与此相应的,很多地方政府开始重视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开展政务公开活动。保障群众知情权的同时,也能对党自身起到监督、督促作用,扼杀腐败行为,消除灰色地带。
第四,为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了新抓手。新媒体的普及化、便利性以及一定程度的匿名性,为每一位愿意参与政治的人都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途径,只要愿意都能够在不触犯法律的范围内,通过新媒体表达意见、提出看法,为党的事业建言献策,从而保障党内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二)新媒体为党的建设带来的挑战
第一,过去处理舆论的方式已不适应新媒体环境。新媒体时代,执政党和政府议程设置能力被弱化。新媒体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快速发布和传播信息的传播者,进而催生出了多元、复杂的信息环境,这些信息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严重错误的思潮。过去的舆论处理方式已经表现出不适应和危机。
第二,党的媒体形象问题日益突出。新媒体具有强大的“放大器”、“助推器”功能。民众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能够把个别事件迅速发酵酝酿,个别党员干部的负面形象可能会被当成整个党组织的整体形象。此外,“互联网已经成为今天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西方反华势力妄图以这个‘最大变量来‘扳倒中国,我们在这个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第三,党员干部对新媒体存在不适应性。部分领导媒体观念不正确,比如,出了问题藏起来,怕被媒体曝光;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斜”,忽视媒体创造的“拟态环境”对实际情况的重要影响;媒体素养不足,在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中运用媒体的应急应变能力亟待提升;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利用新媒体开展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新媒体加强党的建设的路径探析
“谁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谁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如何运用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加强自身建设,对于党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
(一)强化党对新媒体的引导和管理
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各种供给新闻信息的媒体来认识世界的。这些媒体呈献给受众的并非现实环境,而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后,通过报道形成的“拟态环境”。因此,我们通过对新媒体有意识的引导和管理,可以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拟态环境”,建构起党的良好媒体形象。
重视在新媒体上与民众的互动,对于民众反映的正面信息可以因势利导加以宣传,对于民众反映的负面信息,不遮不掩,通过跟踪报道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产生正面的宣传效果,进而维护党的媒体形象。
要不断完善网络舆情监控制度,通过舆情监测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发现问题,掌握主动性;运用好新媒体“议程设置”这一武器,扮演好信息“把关人”;挖掘、培养、利用新媒体传播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不断完善新媒体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制定道德规范体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健全党与新媒体沟通制度,培养优秀的新闻发言人,规范发言人制度;提升网络问政的实际效能;利用好微博、微信,并建立相关规范制度;不能为了用新媒体而用新媒体,要充分发挥各种新媒体党建平台的作用,由专人管理,保证内容及时更新、用户信息能得到及时反馈,让党员群众真正受益。
(二)尊重媒体,提高媒体素养
党员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对媒体的地位、性质、规律和功能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媒体观。要善于接受媒体采访,练就坦然、客观地面对媒体的本领;练就善于运用媒体的艺术,提升突发事件中媒体应对能力,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党员干部要加强新媒体道德观修养,通过学习正反两方面的案例,看清楚新媒体失德行为的害处,担负起净化新媒体生态的责任。
(三)建强新媒体理论宣传阵地
第一,要把建强理论宣传阵地提到战略任务的高度。我们在新媒体阵地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国际方面,因为网络传播没有国别界限,西方国家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对我们进行渗透和影响。国内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嘴上高呼马克思主义,但是实际上并非真懂、真信。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建强新媒体理论宣传阵地的重要性。第二,要积极主动的去抢占新媒体舆论阵地。在新媒体上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抢夺话语权。第三,打造、扶持优秀品牌,發挥品牌的带动作用。各地区都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培育2-3个新媒体强势品牌,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地区新媒体理论宣传阵地建设。第四,充分发挥新媒体自身优势。通过视频、音频、直播互动等方式增强理论传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变低效率的硬性灌输为高效率的主动接受。
(四)利用新媒体强化党内民主建设
把新媒体打造成信息公开的载体,通过信息公开,保障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新媒体的互动性也能保障党员和群众的参与权和表达权,这样加大党内民主决策的力度,并且赢得公众对党的信任。另外,利用新媒体让党员广泛的参与政治生活,可以提升党员的民主意识和身份意识,激活党员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 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5 页。
[2] 赵宬婓,陈波. 传媒政治视界中的政党形象塑造[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43 -47.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5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2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2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
[7] 《列宁全集》第 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 8 页。
[8] 《列宁全集》第 1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第 453 页。
[9] 本报评论员.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要敢于亮剑[N]. 北京日报,2013 -09 -02.
[10] 杨振武. 把握好政治家办报的时代要求[N]. 人民日报,2016 -03 -21.
作者简介:王雪(1988—),女,山东枣庄滕州人,中共曲阜市委党校教师。
徐硕(1991—),女,山东济宁鱼台人,中共曲阜市委党校教师。
张瑞(1990—),男,山东济宁兖州人,中共曲阜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