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9-10-21钱正环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手术

钱正环

摘要:目的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02-2018年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15例),分别施以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且Harris总分也比对照组高(P<0.05),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施以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有效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预后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手术;非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3-066-02

老年人常发的一类骨折疾病就是股骨粗隆间骨折,一旦治疗不及时就会造成关节畸形,导致患肢功能障碍出现,引发诸多并发症,若情况严重甚至还会致人死亡[1]。过去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主要为保守治疗,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内固定技术和材料,让手术朝着微创方面发展,且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我院2002-2018年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了对比,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2-2018年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2.7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与观察组(15例),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较为相似,不会影响研究结果统计的准确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行股骨髁上牵引或胫骨结节持续牵引治疗,时间大约为6-8周,等到形成骨痂后再穿4-8周丁字鞋,并做等长收缩等功能训练。以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尽可能把骨折处与股骨大转子部暴露在外,进行复位。复位后,在股骨外侧面略偏后处放置合适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选择克氏针,在将颈干角确定后,利用超过三个的长螺钉固定锁定板近端,先对股骨颈内最下一枚螺钉进行固定,让其处在股骨颈正位的中下三分之一处,侧位在股骨颈中央,将临时固定用的克氏针拔出;之后对股骨近端螺钉予以固定。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作用对骨折复位和内固定位置进行观察。做止血、冲洗处理,并对引流管进行放置,逐层对切口进行缝合,做加压包扎。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随访,时间为一年到两年,通过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以100分为满分,分值和髋关节功能呈正比。疗效评价从四个方面展开,即疼痛、功能、畸形、运动范围。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调查数据值,以()、%表示临床观察指标,检验采用t、X2,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

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1.2±11.7)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8.6±5.5)d,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Harris总分比较,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骨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髋关节骨折类型就是股骨粗降间骨折,引发此病的原因主要分为直接或间接暴力创伤[2]。股骨粗降间骨折的高发人群为老年人,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发生率,降低了骨质强度,升高了骨脆性,加之老年人未有较好的协调性,身体僵硬,一旦下肢突然出现扭转,跌倒又或是大粗隆直接触地都会引发股骨粗降间骨折。针对老年股骨粗降间骨折患者来说,因为患者多伴有其它内科疾病,所以在治疗上常具有很大难度。以往在对老年股骨粗降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采取保守治疗,为防止创伤,常采用股骨髁上牵引或者胫骨结节的持续牵引。但牵引治疗需花费较长的时间,患者需长时间呆在创伤。对老年患者而言,卧床时间过长,必然会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同时牵引治疗难以让患者的患肢长期处于外展内旋位,从而极易引发髋内翻畸形,对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不利。除此之外,高龄患者卧床时间过长还还会让原有的骨折疏松情况进一步加重,引发二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创技术,让临床上开始应用诸多新型技术,既有助于手术风险降低,也能够让患者的关节恢复得到改善[3]。针对股骨粗降间骨折手术的目的来说,主要是在复位后,可稳定的内固定粗隆间骨折,加快骨折愈合。除此之外,借助手术可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展开康复训练,促进肌肉协调性的提升,将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以及髋内翻畸形的发生率降低。现阶段,临床对股骨粗降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内固定,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如今内固定主要分为五种,分别为动力髓螺钉(DHS),重建钉、Gamma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以及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且Harris总分也比对照组高(P<0.05),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施以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有效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预后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恒纲,张志宏,李泽芹.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8(35):188-199.

[2]张凯诚,.加长柄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18例临床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02(12):506-507.

[3]陈华龙,贺友生,黎文勇.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对比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3,08(09):418-419.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探讨
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后早期应用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经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