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语言新视角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特征研究

2019-10-21张璐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传播特征生态语言学网络语言

摘  要:随着网络的发明与普及,许多的衍生事物陆续出现,网络语言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凭借着强大的传播力和快速的更新换代的能力不断占据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网络语言下的新词、热词经常成为营销号、公众号和微博的热点宠儿,更有热度高贴合時代背景的新词摆脱网络语言这一概念的躯壳入选词典,作为正式语言使用,可以说,网络语言正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因此,对生态语言下网络语言的传播特征进行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生态语言的角度审视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归纳和总结现阶段中网络语言的传播特征,和其发展现状下隐藏的弊端,以及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运用生态语言学理论知识,为营造网络文明环境、建设文明和谐社会、严厉打击网络暴力源头出谋划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网络语言;传播特征;生态语言学

引言

互联网时代推动了社交软件的井喷式爆发,以QQ、微信、微博为首的主流社交平台几乎凝聚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全部的网络使用者,迅捷简便和近乎零时差的社交平台打开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新方式,网络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各个阶段和年龄层中间广泛使用[1]。但由于缺乏制约其不良一面发展的有效方法,所以在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希望从生态语言的新视角进行探索,分析出良性管束网络语言的措施和方法,促进网络语言的良性传播。

一、理论概述

生态语言学又称语言生态学,按照《语言与逻辑词典》的释义,可以解释为“在人种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这些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虽然生态语言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时间不长,但是“生态语言”的理念形成已久,一直渗透在语言学的研究之中。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所有的语言都是有机体”、“语言是有机生命体在感性和精神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所以语言也很自然地具有一切有机生命的本性”的概念。1863年,施莱谢尔在发表的《达尔文理论和语言学》一文中公开承认了自己的语言理论符合进化论的观点,并推动生态语言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生态语言学主张“生态语言是类比型学科,将语言的生存环境比作自然生态环境,探究语言发展与周围环境的交互性,解读语言诞生、发展、退化和消亡的过程。”该学科研究的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总结和归纳出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探析人类沟通需求与语言表达效果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出语言能够多样性发展的成因。”

二、现状阐述

网络语言的萌芽和发展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一起的,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2年。发展初期的网络语言局限在互联网爱好者的小众圈子里,在互联网发展普及至全球后,互联网语言也得到了充分的传播,表达方式演也变的更为多样,从早期的符号表情逐渐演化出了微表情、网络热词、表情包、符号表情等多种形式并发展出了谐音类语言、转变类语言、微缩类语言等多个派别,流行的领域也从互联网爱好者的小众圈子发展至各个领域如广告、营销、影视、社交中。

三、网络语言传播特征

(一)传播平台新颖广泛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传播阶段势必需要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直到后期形成稳定强大的语言系统,才有可能脱离网络社交平台独立存在,所以传播平台在网络语言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网络传播平台的种类繁多,包括且不限于微信、QQ、微博、社区、INS、Facebook等社交平台,这一类社交平台的特点是不仅具备交流沟通的功能,还可以实现实时共享即时状态、点赞评论等,满足用户除联络外其他的日常人际交往需要。

但是也正因为网络传播平台日渐繁多,渠道多样,对网络语言的约束和监管有时力不从心,且网络传播平台的用户并不是完全的真实透明,给某些不良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给网络暴力和负面情绪的发泄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从生态语言角度来说,网络语言的发展是受网络用户的使用需求,即表达诉求影响,在监管力不足的情况下,网络暴力和负面情绪的发泄就会如洪水猛兽,随时有吞没使用者的危险。

(二)传播速度快,生命周期短

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快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网络传播平台拥有传统媒体所没有的庞大覆盖率和传播效率,推动了信息的大爆发。传播速度快成为热词的网络语言有一个共同特点:能激起网络用户的新鲜感和快感,所以一旦这种新鲜感和快感消逝,用户体验不到想要的感受,热词的热度就会逐渐下降,最终消失在网络用户的视线,这些特点使得网络语言具有快消的特质[3]。从生态语言角度来说,网络语言具有传播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的特点,反映的是大众用户的偏好和需求,尤其是生物进化论中优胜劣汰的一面。

(三)传播范围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网络平台的用户数量增多,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数量和参与讨论的次数增加,使得网络语言的传播范围从虚无的线上发展至人们的线下生活和工作。

四、生态语言新视角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特征研究

(一)构建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在网络语言发展过程中,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建造优良的语言生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语言生态系统好比是生态环境系统,网络语言能否稳定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语言生态系统的好坏。构建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价值观,规范网络语言的良性生长[4]。此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制定一系列网络语言使用规范,从政策法规上管制不文明词汇、粗俗字眼、不符合语法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构建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其目的是帮助网络用户搭建优良的使用平台,引导网络用户自主选择共同筑建优秀网络环境。

(二)消灭不良言论和网络暴力行为,树立优秀典范宣传正面形象

由于部分软件的网络用户并非完全实行实名制,即便是微信、微博这类社交平台采用实名制制度也不能完全避免不良言论和网络暴力行为,但是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想要彻底消灭不良言论和网络暴力行为,需要追踪用户源头。追踪到源头后,一方面要结合其犯罪事实进行辟谣或对自己发布的不实信息进行澄清道歉,另一方面也要根据相应的法规制度为其量刑实施惩罚,让网络用户知晓“在网络上犯罪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且成本高昂。”从源头威慑不良因素,构建安全网络环境。

在对不良势力进行打击的同时,也要积极宣传优秀的正面形象,对网络用户作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弘扬正确价值观。

五、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网络语言的诞生丰富了我们的交流方式,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时候也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学习优秀正确的网络语言文化,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推动网络语言生态环境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婧. 从生态语言学视角看现代网络语言的发展与规范[J]. 文教资料,2018(18):31-32.

[2]  肖敏,闫爱花.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媒体新词研究[J]. 北方文学(下旬),2017(8):226-227.

[3]  曲勇. 网络语言的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J]. 北方文学,2017(32):240-240.

[4]  吕明. 从生态语言学的新视角探究当今网络语言[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3):35-38.

作者简介:张璐,1992,9,2,女,汉,陕西蒲城,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类,语言类。

猜你喜欢

传播特征生态语言学网络语言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关于生态语言学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开展思考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研究
家谱作为组织传播媒介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