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元制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2019-10-21周晴红

科学大众 2019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周晴红

摘   要:现阶段,双元制模式在人才培养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文章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学中的意义展开论述,详细阐述了双元制模式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学、考核、配套机制、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实践分析。

关键词:人才培养;考核创新;双师队伍

现如今,现代学徒双元制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应当顺应时代的变革,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积极推广双元制模式,深入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

1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学中的意义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时满足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以及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从而实现校企双赢。(2)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而且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减轻学生的学业经济负担。(3)缓解学生就业问题,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学生能够实时掌握行业动态,实现零距离上岗,为学生后续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校企双赢、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缓解学生就业问题等方面。

2    双元制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分析

2.1  创新教学内容

在双元制教学模式下,院校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更侧重于构建一套以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充分发挥了校园教学对学生工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达成各项具体的工作目标来完成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提高了院校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与此同时,院校能够借助双元制教学理念来构建网络平台,让企业和学生共享企业信息、教学资源等,学生还可以利用终端设备进行登录学习和信息查询,从而使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效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因此,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教学正在向信息化、实用化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方面的进步,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创新考核模式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考核模式,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种考核方式明显缺乏公平性和有效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牢固树立以提高学生实践技术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向,利用现代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来创新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考核模式,从而提高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在对学生的考核中,院校应当推动考核的多元化,秉承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考核理念,借助信息技术调取、归集、分析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能力,形成一套新的以企业、学徒、学校为一体的生态链系统,从而全面、客观地判定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快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意识的形成和优化,因此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考核模式的创新,提升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水平。

2.3  创新配套机制

为了使校企合作能够有序地进行,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偏重理论的配套机制局限,融入双元制人才培养理念创新配套机制,加强校企之间的协调,缓和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矛盾,使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加有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配套机制的构建中,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权责,保证校企互惠互利,促进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入,实现了对配套机制落实情况的深入监督和管控,并通过分析学生和就业数据等相关信息,及时地调整配套机制,优化其使用效果。因此,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通过对配套机制的创新和优化,促进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强大的助力[1]。

2.4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企业、院校要共同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应当提高对自身教师队伍能力水平的要求,促进教师整体能力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时,企业和学校还可以秉承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理念,构建教师的考核体系,实现对教师的智能化管理,增强教师自我优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升校企合作水平。除此之外,政府也要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企业骗补贴等恶劣行为,同时可以考虑出台一些校企合作税收优惠政策来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保证校外师傅的能力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2]。

3    结语

综上所述,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高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性。在人才培养中,双元制模式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工作效率、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保证校企合作有序进行、加强教师能力,提升了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福忠.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6):156-158.

[2]杨森.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2019(17):30-3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