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推广障碍因素浅析

2019-10-21陈帅鹏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推广障碍高校图书馆

陈帅鹏

摘  要: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的推广有利于提升科学研究领域以及社会工作领域的工作效率,节省因重复劳动而浪费的工作时间。然而实际上高校图书馆在推广数据时遭遇了种种障碍,阻碍了科学数据的传播速率。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推广的角度出发,逐一分析科学数据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为图书馆科学数据的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推广;科学数据;障碍

Abstract:In the digital age,the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data in university library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work,and save the working time wasted by repeated work. However,in fact,university libraries encounter various obstacles in popularizing data,which hinders the dissemination rate of scientific dat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data in university libra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obstacle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ing scientific data one by on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data in university library.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  Popularize  Scientific data  Hinder

Classification number:G251

引言

作為重要的科学数据处理与传播枢纽,高校图书馆有义务将加工好的成品数据向科学数据需求者进行推广与传输。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推广过程存在着种种障碍。

1.科学数据推广

科学数据推广,即在科学数据实现其内部整合之后对外进行推送和传播的表现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将科学数据从数据处理方传递到数据需求方的所有工作流程被称为科学数据推广机制。

在科学数据共享链条中,高校图书馆既要作为数据需求方对海量科学数据进行挖掘与开发工作,同时也要作为数据来源方对各方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数据需求有所回应[1]。尤其在回应各方需求的过程中,图书馆科学数据推广机制的作用开始凸显出来。由于图书馆人力有限,无法对所有提出数据需求的各个单位一一进行回应,因此需要强有力的数据推广机制将馆内加工完成的数据集合以不同形式和不同渠道向多个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推送,各需求者可自行从数据共享平台中获取自己所需的内容。

2.主要障碍

2.1数据源错误

高校图书馆从海量数据源中提取数据,其工作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准确,因此容易造成所提取的科学数据存在一定数量的纰漏。尽管针对此类问题,高校图书馆加强了数据监管与数据防护,但仍然存在着漏网之鱼。这些错误数据通过图书馆的流通渠道向各数据需求方扩散,容易导致其日常工作因引用错误数据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进而损害图书馆的名誉。

2.2推广过程中的数据遗失

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各项环节在传输与推广数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遗失等问题,一是数据处理中的工作失误,二是受到干扰因素例如黑客攻击及网络病毒等侵扰导致数据不完整或完全丢失。

①工作失误

任何工作都存在着工作失误的概率,高校图书馆尽管拥有较为专业的管理团队,然而在对科学数据进行资源整合与内容提炼时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例如将不同类型不同科目的数据进行错误归类,或把领域边界较为模糊的几种数据混淆一通;再比如对数据精准提炼时出现方向性错误,导致所提炼的内容与数据原本的含义风马牛不相及等。这些工作中的失误都会导致数据内容的人为性丢失。

②外部入侵

现如今网络犯罪现象日益严重,黑客的攻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与专业化等特点,而肆虐在网络空间里的各种网络病毒数量也在以指数型规模增长。这两种外部威胁都能给图书馆数字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危害,同时也对馆内存储的科学数据形成极大威胁。

黑客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图书馆被入侵的领域呈现扩散态势。黑客可以利用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手段令馆内服务平台崩溃;利用SQL注入方式入侵数据库;利用webshell方式入侵系统后门等,导致图书馆数字环境整体瘫痪,大量关键性数据被盗取,造成科学数据的遗失。

不仅如此,由于图书馆数字环境与互联网关系极为紧密,为网络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机会。网络病毒入侵的渠道一般分为物理载体入侵与信道传染,而这两方面的安全防护均较为薄弱,无力应对病毒入侵。物理载体入侵主要表现为USB设备感染,用户一旦在电子阅览室内使用被感染的USB设备,立刻导致电子设备全线感染,进而影响网络服务器正常工作;信道感染表现为图书馆在与外界互联网进行联系时被充斥在公共信道内的网络病毒趁虚而入,破解密码的同时入侵管理信息系统,夺取正常管理权限,导致关键性的科学数据量的重大流失。

2.3流通渠道不完善

在对外推广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不可避免要利用各个数据流通渠道将科学数据推广到数据需求方手中[2]。然而许多渠道存在着建设水平低下、安全问题频发、信用水平较低等情况,极有可能令科学数据的传输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例如一些小作坊式的数据平台打着数据共享的旗号套用图书馆所输出的科学数据,将其据为己有并高价抬售资源;亦或对套用的科学数据进行数据篡改处理用来误导科学工作者的日常业务以损害图书馆的名誉;又或者在取得图书馆信任后读取读者用户信息,以精准服务的名头侵犯读者用户的隐私等。以上非法行为严重阻碍着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的推广工作,极有可能给图书馆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与名誉损失。

2.4 推广体系漏洞

图书馆自身的科学数据推广体系存在着许多亟待修改或容易疏忽的领域,从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推广机制流程图中可以发现以下三方面漏洞:

①数据开发部门与数据推广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图书馆对海量数据源进行挖掘与开发的业务是馆内数据的根本来源,数据开发部门按照一定条件将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之后递交至馆内由数据管理部门、数据推广部门等进行处理,然而许多图书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封闭性,馆内协作力度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严重不足,导致所采集的数据无法满足数据推广部门的要求,而推广部门也未能将用户反馈很好地反应到开发部门,也造成了数据开发工作的僵硬和刻板。

②科学数据在图书馆内的利用率较低

在科学数据推广的工作布局中,高校图书馆往往侧重于对外推广工作,却常常忘记馆内读者用户与工作人员同样也是推广服务的重点对象。由此引发的问题便在于馆内读者用户可获取的科学数据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相对不足。根据

③图书馆与数据共享平台或数据需求方的对接工作不足

高校图书馆完成对科学数据的筛选与整合之后,将成品数据进行对外推送。然而相比较之前数据需求方对科学数据所提出的需求范围,此时的科学数据则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与当下需求方在时间的推移下所产生的新的数据需求产生了根本性的矛盾。例如在高校图书馆开展数据挖掘与开发工作时,数据需求方所提出的需求范围大致在A~C之间,而等到图书馆将数据处理完毕之后所推送的科学数据却无法满足数据需求方随着业务的推进与时间的推移而提出的新的需求范围B~D之间,这就造成数据来源方与数据需求方之间形成了隔阂,导致了服务满意度的下降以及相关利益链条的断裂。

追根溯源,具体需求的变动恰恰是因为当前社会的节奏正在逐渐加快,许多工作单位的具体业务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重大变化,而高校图书馆由于缺乏一定的需求反馈机制以及相应的工作流程变动机制,在这一问题上往往表现得很被动。高校图书馆与数据共享平台及数据需求方之间的对接工作不够到位,信息跟进与协商机制也不够成熟,导致双方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3.优化策略

3.1完善数据监护

数据监护除了有保存管理之外,还强调管理活动的价值增值,使数据资源被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所理解和共享使用,整个活动还包括多个数据相关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在科学数据挖掘与开发阶段,数据的监护在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数据遗失与数据错误等问题上凸显出强有力的影响。以统计数据为例,图书馆数据开发部门将具有统计字样及特征的数据进行挖掘,得到一定数量的科学数据之后,数据监护管理部门对此类数据进行严密排查,一是为了寻找无关数据源并进行剔除工作,二是将具有干扰性质的数据进行隔离处理,以免影响后续的数据处理工作。

3.2加强数据处理工作监管力度与安全防护

3.2.1 工作监管

除了依赖高效的科学数据监护机制之外,图书馆同时要加强人工作业中存在的工作漏洞的监管力度。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要会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抽选专门的工作监管团队,负责对人工作业进行不定时抽样检查。一旦发现工作上的失误与漏洞,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应急管理部门处理漏洞,对处理失当的数据集合采取隔离处理,并暂停相关的推广流程以避免错误的数据从馆内流出。监管团队有权按照相关规定对累积犯错次数较多的工作人员实施处罚措施,开展培训课程对其进行回炉重造,力图提高馆内工作质量,降低工作失误的几率。

3.2.2 安全防护

图书馆要从宏观视角考虑馆内数字环境安全的整体布局,制定合理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战略,明确安全战略的目的、环节、重点领域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①网络信息安全防线所面临和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有效抵御外界入侵,尤其是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感染。因此,网络信息安全战略的核心目的便是有效开展防护措施,将一切外来的入侵行为阻挡在图书馆数字环境之外。

②考虑防护措施的具体环节,从馆内局域网的网端检测开始,依次开展通信管道安全检测、服务网站安全扫描、杀毒软件有效配置、网络安全预警演练等环节,尽可能地让图书馆数字环境保持最大限度的安全。

③照顾重点领域,加强薄弱环节的防护。例如电子阅览室的USB设备检测扫描工作,以及数据库获取权限的检测工作,防止任何不法行为的出现。一旦有任何问题产生,及时调动应急机制进行有效应对。

④预计可能存在的困难,例如黑客攻击频繁,网络病毒无法彻底控制与根除等。对此制定相应的预案措施,尽可能在信息安全公司赶到之前维持数字环境的正常运行,避免使读者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

3.3提高流通渠道甄别水平

高校图书馆要及时转变流通渠道的对接模式,对于应征或请求的外部数据平台与传输渠道要进行多方面立体化的考察,将不符合条件的数据商筛选出局,尽可能的避免因传输渠道的问题给图书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4完善馆内科学数据推广体系

①协调部门之间的沟通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馆内协调机制,对各部门的指挥水平要达到如臂使指的地步。在数据开发部门与数据推广部门之间增派协调渠道,推广部门要不断更新数据需求者的最新需求并及时反馈到开发部门,而开发部门则需要将数据开发的最新进展告知推广部门,达到双方信息畅通无阻、开发与需求保持相对一致的程度。

②提高馆内科学数据利用率

提高科学数据在高校图书馆内的利用率可以为科学数据推广服务带来两方面利好,其一是充实了馆内的数据服务内容,使馆内读者用户的体验感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二是迅速获得直接用户的反馈以便于对外推广数据的修正。尤其是及时的反馈机制对于图书馆科学数据推广服务具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通过馆内读者用户的及时反馈,弥补数据服务中存在的诸多漏洞与弊端,为对外推广服务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对图书馆构建完整有效的数据服务反馈机制开创了先河[3]。

③加强与数据共享平台或数据需求方的对接工作

在做好馆内各部门沟通与协调机制之外,高校图书馆同时也要做好与外界单位的沟通和对接工作。和相关数据共享平台沟通时注意随时跟进平台的数据吸收和筛选机制,方便下一次传输数据时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效数据的传播速率;与数据需求方直接沟通时注意随时刷新需求方对数据的所提出的新的需求,避免无效数据和错误数据的传输,做到有求必应。

4.结语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推广机制尽管存在着主观或客观上的诸多障碍,但如果能够及时协调好相关机制,做到与各方面的畅通交流,同时刷新馆内的数据相关工作水平,能够有利于图书馆及时克服障碍,将更多的有效数据精准快速地推送到每一个数据需求者手中。

参考文献

[1]  李晓辉.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探討[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9):46-52.

[2]  赖剑菲,洪正国.对高校科学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的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13(6):23-27.

[3]  孙九林.科学数据资源与共享[J].中国基础科学,2003(1):30-33.

猜你喜欢

推广障碍高校图书馆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跟踪导练(四)2
心灵休憩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