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旅游专业融入礼仪教育的探索
2019-10-21宋雪
宋雪
摘要:礼仪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独具特色内涵、思想内涵,并且在文化领域有重要作用。在高校中,“课程思政”作为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保证这一课程教育作用的发挥,首先必须改变教师理念,同时还应该从礼仪教育中深入挖掘找出其中适用于高校旅游专业教育的内容。本研究主要基于高校旅游专业当前在其思政教育课程中,以融入礼仪教育内容的现实状况,探讨了这一融合的必要性,并力争探索出可行路径。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礼仪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255-02
自古至今,中国都非常推崇礼仪,并且很早开始就已经有了“礼仪之邦”的美名。在过去数千年历史中,我国文明体系中已经有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礼仪和特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必须善用课堂教学,在开展其他课程教育教学时,都应该同步于思政课教学,相互协调促成协同效应。围绕这一精神,高校很快针对“课程思政”课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探讨,高校自然很快加入其中,对礼仪知识展开学习并着力发展,培养善良人格。不过,关于思政课程结合运用的礼仪元素体方法研究较少,案例研究更是极少。所以我们探讨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旅游专业如何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也是一项长远、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
1 高校“课程思政”内涵与其中融入礼仪教育的现状
少数高校虽然开展了社交礼仪课程,但这一学习存在功利性问题,所以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只会挑选部分章节开展教学,因为不成系统,所以在传播主流文化和礼仪文化方面都没有发挥应有功能和作用。
1.1 “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不能就“思政课”谈“思政课”建设,而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
1.2 “课程思政”中礼仪教育的现状
1)高校教育的礼仪教育缺失,学生缺失职业道德
高等教育的核心教育目标莫过于充分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素质,培养私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德育工作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礼仪教育内容也非常重要。不过事实上,在大学教育阶段,礼仪教育的核心是“价值塑造”,学习内容主要为理论知识,缺乏审美和道德教育。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发展的精英,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群体,可是大学生却普遍存在礼仪素养欠缺的问题。
2)教学内容不系统,“课程思政”中礼仪教育渗透力度不足
当前已有一些高校旅游专业已经设立了与礼仪相关的选修课,其中包括职场礼仪、社交礼仪以及旅行社服务礼仪等专门课程,并且得到了很多学生的青睐和参与。多数人都会基于现实需求,对礼仪规范展开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内容设计的系统性,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不成体系,因此效果不佳。还有许多院校并未将技能、知识、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结合,如此一来必定会对传承礼仪文化的问题造成不利影响。简单开展礼仪教学却并未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融入育人这一重要功能,甚至没有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学生的认识也比较肤浅,无法领会其中深刻内涵和思想。
3)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针对高校旅游专业开展礼仪相关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后发现,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经济社会下,旅游公司非常重视员工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能力和素养。因此为确保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上,可以在工作中能够保持高度礼仪规范,实际工作达到较高质量水平。学生就必须在走出校门前,精准掌握旅游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礼仪技巧。可在高校实际教学中,因为教学地位和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偏差,广泛存在实践和理论脱节这一矛盾。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开展的礼仪教育工作并未编织统一、规范的礼仪教学教材和方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學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
2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在礼仪教育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思想和理论,显然很有必要,这一工作开展有益于培养人才目标的达成,同时还有益于专业教学能力和质量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素养和礼仪水平的提高,也有益于职业教育开展和作用发挥。
2.1 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素养
在集体中,礼仪能全面体现集体服务态度和精神面貌。相对于个体来说,礼仪能够有效评价个体的教育背景水平和道德标准。假若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传统礼仪,必然能够有效提高精神面貌,同时日常生活同样能够给人们生活带来帮助。譬如旅游专业人员主要从事服务性产业,礼仪势必更加关键。因此酒店日常经营管理期间,礼仪势必能够体现酒店服务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状况,假若酒店人员的礼仪能够达到较高水平,势必能够促成口碑提高,同时势必会提高效益,因此当下酒店旅游也是其管理软实力,也必须引起管理者关注,同时在此背景之下,对于旅游专业学生开展礼仪教育自然就很有必要,而且非常重要。
2.2 助推专业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当前高校中旅游和旅游管理两个专业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在环境、方法等各方面都有不少问题。礼仪课要求具备实践性,因此习惯、技能和服务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而采用传统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则非常依赖教授,演练和案例分析都较少,缺少真实环境和条件的创设,学生缺乏实际体验和真实感。“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应该和专业教学相互结合,互成辅助、补充。一来思政教育能够超越专业具体的问题,而将学生导带入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思考和分析问题,并且能够增强表达的逻辑性和课堂的说服力。二来,思政语言侧重于理性、逻辑分析的力量,教学语言因此更加深刻、富有逻辑,并且更具备说服力,互动过程中也就有更多思考,学生还能够换一个角度对问题展开思考,并建立虚实结合的新课堂。
3 “课程思政”视角高校旅游专业融入礼仪教育的实施路径
高校开展礼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扭转传统“课程思政”理念,课堂上要设立育人和教书统一的目标。高校在强化礼仪教育同时,也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和综合水平。
3.1 教师在礼仪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理念思维,这一点是“课程思政”推进实现的基本前提。当前已有很多教师都已经指出,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传授知识、提高技能,而思政教育工作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仅仅依靠专业教师是不可能做好这一工作的。事实上,这样的理解显然过于片面。我们应该知道,思政教育是一种政治教育,也是一种思维工具和认识方法。开展这一教育,不仅能够加强教育效果,同时还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激发作用。教师应该在旅游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3.2 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提升学生自我修养
“人无礼而不生”是人人必备的传统礼仪,也是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行。高校旅游专业可以根据大学生认知了解礼仪文化的状况,适当设计形式非常丰富的课程,面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举行多种教育实践。目前国内高校都设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假若在此课程中也开展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将两者融合起来,那么在进行就業指导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对礼仪知识展开学习,助其在求职就业时更好地运用礼仪。而在礼仪学习期间,旅游专业学生也就能够用多种形式教育和学习中外礼仪。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场景、人生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对礼仪活动进行行动模拟,促使学生对礼仪文化展开学习。另外,高校还可以开展多种宣传,积极推介和发展校园礼仪教育,将其融入学生具体实践过程中,保证教育活动事半功倍,如此才能够帮助和促进学生开展实践训练,促成育人和教书的统一。
3.3 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旅游专业的学生尽管已有一定专业素养和能力,凡是过去很长时间内,应试教育都欠缺礼仪教育和文明教育,学生普遍缺乏文明、道德和公共修养,从某种程度来讲,限制了高职学生就业和步入社会。当今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自小就深受人们溺爱也得到了很多呵护,学生因此具备突出的自我表现意识,较少顾虑其他人的感受。因此社交过程中,也缺乏与人为善、合作、谦让的思想,对他人不够关心、尊重,也不够体谅,有时还表现得缺乏修养、礼仪甚至教养。现代人类生活中最需要人们的包容、尊重、配合、团结的精神。同时在礼仪教育实施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持续更新道德修养的内容,有益于提高国民素质能力, 提高社会文明。教育工作者同时应该改变教育思维理念,将礼仪知识视作学生素质的必要构成内容,同时将其与智力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系统、科学开展礼仪教育,今早播种文明,并促使文明发芽、成长和发展。
4 总结
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在高校旅游专业应该在专业体系建设过程中,突出礼仪教育的地位,同时要营造良好环境,着力于本校角角落落一草一木的营造、熏陶和引导。通过塑造良好气氛,运用良好方式、方法,营造礼仪文化学习气氛,开展体验教学,开展更能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的礼仪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并内化礼仪文化,激发学生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规范,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高校内部旅游专业设计富有特征,且相当复杂,因此在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学、教育的方法、内容都建立了统一标准、要求,广泛吸收专业教师大胆、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最终助力校内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崔佳山.北京高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评《旅游与会展发展论丛》[J].新闻战线,2017(2).
[2] 刘小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科技经济导刊,2017(21).
[3] 傅华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
[4] 周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中的传统礼仪文化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16.
【通联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