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克服思维定势影响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9-10-21匡干华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维定势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匡干华

摘 要:思维定势是人们长期以米形成的一种习惯的思维形式,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消极、呆板、孤立的状态,影响了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学要实现其素质教育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冲破思维定势,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思维定势;创新思维

一、思维定势导致学习的负面效果

思维定势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的思维形式,表现为用某种固定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用成功的经验模式去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中,也往往表现出对教材内容的重复与模仿。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模仿,达到巩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目的。但是在思维定势的形成过程中,也往往出现思维的单一性、思维的惰性,妨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且学生形成某种思维定势后,又往往表现出对问题发生的变化不加分析的套用模式,产生错觉,造成错误。笔者曾看过这样一则“趣闻”,某女教师批阅学生试卷时,正巧看到了自己儿子的作文,题目是《记我身边一位最难忘的人》。女教师还为曾经给儿子辅导过类似作文心中窃喜,可映入这位母亲眼中的第一句话是: “我母亲在我三岁那年就去世了……”而事后,这位儿子对此不以为然,为作文的多数句子都是早从各类“作文选”上捡来背熟了的。类似的情形在学生的学习中已不鲜见。 如写好人好事,都是同一模式的好; 写老师的辛勤劳动,不是挑灯夜战,就是晕倒在讲台上;写贪官污吏、社会腐败,则给人造成一种“天下乌雅一般黑”的错觉。这便是传统的教育所造成的后果。传统的教育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性。基于此,教学过程则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的标准,并形成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则以模仿、操练和背诵为主要特征。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消极、呆板、孤立的状态,影响了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增长,科技在更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呼唤大批思想解放、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为此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已成了民族振兴的关键。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其独立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愿望也日益强烈,逻辑抽象思维也开始发展,培养其具有创新意识,对其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具有极大的作用。作为重要文化载体的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责无旁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作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仓新思维

1.培养学生树立“大语文”观

思维要有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铰宽的知识面。而学生的知识是从教材中获取,其视野、知识面狭窄。没有广博的知识面,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老师应为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创造条件、环境。首先,在讲课过程中,要有目的地扩大教材内容,把课文内与历史的、当前的一些文化现象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板报竞赛、手抄报比赛,办各种校园文化刊物等;再者,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开阔眼界,丰富情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均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基础。

2.培养学生多侧面、多角度看待问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达芬奇的老师也说过: “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形状就立即不同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是单一的,它不只包含一个对立面,而是一个多侧面、多元化、多层次的复合体; 同时,由于人们各自的能力、阅历、心境的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的认识和感受也是有差异的,这便是“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 正因如此,同是写故乡,鲁迅眼中的故乡是一幅萧条、衰败的景象,而黄河浪眼中的故乡却是生机勃勃富有生活情趣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优美景色。面对鲜花,高兴时是“花儿对我笑”,“人面桃花相映红”,悲伤时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看到落花,有“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豪情壮志,也有“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的无限悲伤。这样,我们在教育中便可指导学生多方位考虑问题,学生的知识面就会相应的有所拓宽,这样阅读、写作文章才有新意,才有创造力。

3、培养学生善于从原有材料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新主题

宋代学者张载说过: “疑为学之始,思之端,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也”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也说过: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地是问号”前人告诉我们,具有提出问题、怀疑问题的能力,才可以在原有材料上找出与众不同的立意角度,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引导學生运用这种方法。《雷雨》中的鲁侍萍,历来被认为是一个饱尝了人间痛苦,受尽了屈辱、折磨的形象,人们更多的是给予深深的同情。但是,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鲁侍萍是不洁身自好,文中的质问就很有说服力:做仆人的并没有给主人生孩子的义务,鲁侍萍生第一个孩子可以说是遭凌辱,为何心甘情愿遭第二次凌辱?并联系当今社会中“傍大款”的小蜜们、二奶们越来越多的现实,作者便得出“鲁侍萍当初是否也想当周家少奶奶?”的结论。作者的这种看法虽有些偏激,但他那种敢丁向传统说法挑战的勇气却是值得肯定的。从《雷雨》对鲁侍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已知事物或已认识了的事物,不应满足于接纳和认同,若用变换角度、更新途径的方法进行重新审视,是完全可以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的。如:当人们都说:“狐假虎威”中的狐狸是个骗子时,你可以赞扬它面对老虎从而不迫的胆量和智慧;当人们对“喜新厌旧”口诉笔伐时,你可以得出正因为“喜新”社会才有进步,否则便是固步自封徘徊不前,甚全倒退的结论;当人们讥笑“黔驴技穷”时,你可以从老虎目前被当作国宝般受到重点保护,在笼子这个舒适的安乐窝里,吃着现成的美味佳肴,再也没有以前那种搏击的能力了,这样又可得出老虎也会技穷的结论:“班门弄斧”可以看成是敢丁向权威挑战……在口语教学中,辩论是培养创渐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辩论使思维与语言处丁紧张状态,高度紧张、激烈的辩论过程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周密性、流畅性。而辩论的竞争性质则决定了辩论要有求异独创性。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刻、灵活、敏捷。这样才能克服思维定势对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的语文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发展成为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冰.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 语文天地, 2011(6):35-36.

[2]曾幼英.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尝试[J]. 广西教育(26):44,56.

猜你喜欢

思维定势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创设举例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