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种猪中存在问题及饲养管理要点
2019-10-21李世杰
摘要:种猪的引入作为每个规模化养殖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是养殖场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引入中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很有可能导致商品猪大规模死亡。该文主要对种猪引入可能遇到的问题,对引发的传染疾病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方案,可以对种猪引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种猪引入;问题;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8.052
0 引言
种猪主要是指养殖场进行下一代猪繁殖的猪,分为公猪与母猪2种。很多养殖场会选一些基因优秀的商品猪作为后备种猪。种公猪射出精子数量多,每毫升精液中存在精子数量为1.5亿,配种能力强;而种母猪常年发情,四季皆可进行配种产仔,每胎幼崽为11~13只,存活幼崽数量为8~10只。要实现养殖场高效率养殖,必须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种猪群,并且依靠种猪群保证仔猪的顺利繁殖保证规模化养殖的顺利进行。
1 种猪引入
种猪引入通常在春季进行,为保证引入种猪的质量,养殖场管理人员应在引入种猪前做好周密详细的计划,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所需种猪数量,进行科学引入。在选购种猪中应避免从集市或者流动商贩处购买种猪,防止购人种猪携带疫病。应在正规、信誉良好的养殖场进行购买,并且要求卖方出示检疫合格证书。在选择种公猪过程中,种公猪要保证品种纯正、活泼好动、器官发育正常,保证有良好的交配欲望,爬跨主动,强劲有力。种母猪应保证个体发育良好,没有病态表现,反应机敏。应选择生殖器官发育良好、乳头较多的母猪。在种猪运输中应保证种猪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运输车厢在运输前要进行清洗与消毒,并且等待车厢干燥后在车厢内铺好干燥的稻草,以此保证种猪运输途中的舒适度。在运输中应每2h对车厢内的种猪进行一次喂食,并且查看种猪的状态。在种猪进入工厂后要对种猪进行彻底消毒,并且按照个体大小、性别进行分群饲养,在单独的隔离间饲养30~45d,在确定种猪没有病情后合群饲养,防止进行交叉传染,并且对患病猪进行单独隔离治疗,并且将合群的猪对其进行疫苗的接种[1]。
2 病例
对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某养殖场的一次猪瘟疫情进行分析,并且对养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猪瘟疫情出现的主要原因,并且对症下药,尽量减轻养殖场的损失。
2.1 临床症状
猪瘟通常也称为“烂肠瘟”,主要由于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下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与致死率。其主要特征:急性、败血性变化,内脏器官出血、坏死,并且后期有副伤寒、肠炎的症状。
猪在感染猪瘟后,36~48h内体温升高,温度最高可达41℃左右,食欲逐渐衰退,并且眼部常伴随眼结膜炎,眼角通常有脓性分泌物,鼻腔内会流出粘稠性粘液,伴有呕吐,排泄物中带有血液或者便血。症状初期耳部、腹部、股内侧皮肤伴随有多点状出血或较大红点。最急性猪瘟较为少见,1~2d内即导致猪死亡,急性猪瘟从潜伏期到死亡通常可持续1~2周,亚急性时甚至可延续到2一3周,而慢性的则可以拖延1~2个月。如果无法及时发现患病猪将导致大面积传染。
2.2 疫苗预防
(1)乳兔苗。按标签注明头份,每头份加入无菌生理盐水1mL稀释后,大小猪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mL。疫苗禁止与菌苗同时注射,注射疫苗的商品猪在1~2d内发生反应,在第3天恢复正常。在疫苗注射过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注射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等。
(2)细胞苗。按标签注明头份,每头份加入无菌生理盐水1mL稀释后,大小猪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mL。注射4d后即可使商品猪产生抗体,疫苗注射完成后,对猪瘟免疫期可达到12个月。注射前应明确当地没有疾病流行,断奶前幼崽可以接种4份疫苗,防止母源抗体干扰。
(3)淋脾苗。使用时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mL稀释,大小猪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mL。疫苗稀释后应储存在冷藏容器中,防止疫苗结冰。气温在15℃以下时应在6h内使用完成。气温高于15℃、低于27℃时,应在3h内使用完成。
2.3 染病原因
经调查,采购人员因为流动商贩处种猪比较便宜,因此购买了没有检疫合格证书的种猪,购买到的种猪在运送到养殖场后,也没有进行隔离就直接放入猪群进行饲养,导致猪群大面积感染猪瘟,商品猪大面积死亡[2]。
2.4 治疗
将病猪进行隔离,其他没有发现病情的猪对其接种疫苗。对病猪进行高热金针肌肉注射。发病初期,使用7.5mL/kg的药物进行肌肉注射,发病后期使用5mL/kg的药物进行肌肉注射。在针剂注射的同时应搭配磺胺类药物与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以此降低病发症的感染几率。在一段时间后可有效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瘟致死率,减少养殖场损失。
3 存在的问题
3.1 卫生环境较差
对商品猪排泄的粪便、产生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随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与病原体的扩散。生产区与生活区没有进行区分,蚊蝇老鼠随处可见,给疫情传播和爆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2 购买途径不合理
养殖场员工在购买种猪时,可能会因为无人看管导致在一些集市或者个人手中购买没有检疫证书的种猪,在这种可能携带潜伏病毒的种猪进入猪群后,管理者没有及时发现,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传染与疫情爆发,造成商品猪大量死亡,对养殖场造成巨大的损失。
3.3 治疗水平低下
在管理者发现病猪后,第一时间可能不对病猪进行隔离,而是自行用药,使用一些不正确的药物对病猪进行治疗,虽然可能会在外观或者猪行为上造成一种猪已经治疗完成的假象,但是病情却很有可能在猪群内进行传播,等到发现大面积染病为时已晚。再找专业的兽医治疗时,很有可能猪体内的细菌、病毒已产生耐药性,常规药物无法对其进行治疗[3]。
4 技术要点
4.1 实行封闭化管理
禁止外来人员、车辆随意进入养殖场,在进入场区前必须进行更衣消毒,并且防止将病原体带人养殖场内。尽量做到种群内部繁衍养殖,减少外来种猪的进入,及时购买种猪,也应找到有检疫合格证书的养殖场进行购买,在购买后应对其隔离40~50d,在确定没有携带任何可能会导致大规模患病的病菌后放入猪群中进行饲养。
4.2 对饲养区域进行消毒
在饲养中应对粪便进行及时清理,对尿液进行清洗,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对种猪宿舍内的稻草进行更换,防止病菌滋生。在种猪宿舍内安装防蚊灯、沾蚊纸,防止由于蚊虫叮咬导致病菌的传染。场区门前应设立专门的消毒池与更衣室。更衣室内应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在进入生产区前必须要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对送餐车、食槽、饲养工具也需要进行定期消毒,且消毒药品要定期更换种类,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5 结束语
在种猪饲养中,应防止在不正规的场所购买种猪,在引进种猪前应单独饲养一段时间,在确认种猪没有携带任何病菌后再进行合群饲養,对年老的种猪进行淘汰,保证种公猪的精子数量,种母猪应该能保证一年内发情频繁,且下崽数量能达到标准。
参考文献
[1]韩庆彦.种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疫情控制[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05,13(2):53-54
[2]庞清刚,刘丽,王飒爽,等.一例蓝耳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例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0):167-168.
[3]柴延峰.种公猪在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畜牧兽医,2018(1):22.
作者简介:李世杰(1967-),男,吉林长春人,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规模猪场的管理与防治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