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2019-10-21张卫全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肝素溶栓心肌梗死

张卫全

【摘  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发病率较高,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幸福。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溶栓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治疗流程也相应发生变化。为促使溶栓治疗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治疗中应用更规范化、科学化,本文围绕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溶栓治疗原则、判断标准、治疗流程、禁忌适应症等方面展开一下综述。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原则;发病率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248-0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通常多数为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及内皮损伤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持续、完全闭塞,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缺血、损伤和坏死过程的临床综合征。STEMI发病非常迅速,正确、精准的治疗往往能够起到关键效果。临床医师只有全面掌握溶栓治疗思路、原理、方法,并准确运用到实际救治中,才能为患者挽回生机。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原则

尽可能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是STEMI救治的中心思想,力争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有效持久的心肌再灌注,才能挽救存活心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并发症[1]。

STEMI发病3小时内的溶栓效果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似,况且溶栓治疗快捷(jie)、简便、易行,故如不能于120分钟内完成PCI,就应在30分钟内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应强调,溶栓只是STEMI再灌注治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溶栓后3-24小时内应及时转运至上级PCI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CI,以进一步评价血管再通与心肌灌注水平。

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处置

①首次医疗接触(chu)(FMC)后应尽早盡快确立STEMI诊断,应于10分钟内应完成12导联(必要时18导联)心电图记录和分析,同时除颤仪应进入备用状态,同时送检心肌坏死标志物以及血常规、凝血、血钾。各项检查应同时同步进行。②建立静脉通路。 ③吸氧。 ④镇静止痛:静脉注射吗啡3mg,必要时5分钟重复1次,总量不宜超过15mg。 ⑤抗栓—抗血小板治疗:STEMI诊断一旦确立,即刻口服一包药(阿司匹林300mg嚼服、口服氯吡格雷300mg或替格瑞洛180mg、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或瑞舒伐他汀20mg)。 ⑥抗凝治疗—早期肝素化治疗,应在首次医疗接触10分钟内完成。 ⑦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的使用: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及增加静脉容量,而降低心室前负荷。 ⑧纠正低钾血症:维持血钾在正常高限水平,应常规监测STEMI患者的血钾水平,给予补钾治疗,维持血钾水平>4.5mmol/L,以防止低血钾相关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2]。 ⑨极化液疗法:可促进心肌摄取和代谢葡萄糖,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以利心脏的正常收缩、减少心律失常。 ⑩质子泵抑制剂应用:保护胃粘膜,降低出血风险, 一般使用泮托拉唑(对cyp2c19抑制作用弱的PPI泮托拉唑)。

3 溶栓适应症

①严重的持续性胸痛发作>=30min,症状不缓解。 ②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T波增高增宽,ST-T融合抬高。 ③起病时间<12小时,年龄<75岁,无溶栓禁忌症者。 ④患者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缺血与出血利弊后考虑减量或半量溶栓治疗。 ⑤发病时间已达12~24小时,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ST段持续抬高者。 ⑥患者和(或)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起病3~6小时最多在12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

4 溶栓禁忌症

①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6个月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 ②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颅内肿瘤或畸形; ③近期(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不包括月经来潮); ④未排除主动脉夹层; ⑤入院时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 ⑥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如华法林)的患者,不建议行溶栓治疗; ⑦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性倾向者; ⑧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10分钟)的心肺复苏; ⑨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 ⑩近期(<2周)曾有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行穿刺术; ?妊娠期女性;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消耗状态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经扩容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无效的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左心衰竭、肺水肿者; ?患者和(或)家属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5 溶栓再通的判断标准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直接判断(TIMI[3])分级达到2、3级者表明血管再通)或 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②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短暂的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低血压状态);④CK-MB酶峰值提前至14小时内,cTn峰值提前至发病12小时内[4]。

6 溶栓时治疗药物的使用

6.1 抗栓药物的使用

①抗栓—抗血小板治疗:STEMI诊断一旦确立,即刻口服一包药(阿司匹林300mg嚼服、口服氯吡格雷300mg或替格瑞洛180mg、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或瑞舒伐他汀20mg)。 ②溶栓后应继续坚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75~100mg/次,每日1次;氯吡格雷75mg/次,每日1次或替格瑞洛90mg/次,每日2次。

6.2 抗凝药物的使用

早期肝素化治疗,应在首次医疗接触(FMC)10分钟内完成。确诊STMEI后应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5000u(60-80u/kg),继以12u/kg.h(700~1000u/h)静脉滴注,(每4~6h)监测APTT至对照值的1.5~2.0倍(APTT为50~70秒),通常需维持48小时左右。48小时后可根据情况逐渐减量,换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中目前只有依诺肝素有临床应用证据与效果。依诺肝素用法:年龄<75岁,1mg/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可使用8天;年龄>=75岁者,不用静脉负荷剂量,直接0.75mg/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可使用8天。需强调的是,在STEMI早期救治中,应首选普通肝素,通常不以低分子肝素代替。

6.3 溶栓药物的使用

溶栓治疗应于首次医疗接触(FMC)后30分钟内进行,首选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及尿激酶原等),仅在无上述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时应用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UK、链激酶SK)。应该强调,溶栓必须在有效的抗凝抗栓基础上进行,确诊STEMI后应即刻肝素治疗。

给药法:①阿替普酶(rt-PA)全量给药法(总剂量100mg):在静脉肝素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rt-PA15mg,随后0.75mg/kg在30分钟内持续静脉滴注(通常不超过50mg),继之0.5mg/kg于60分钟内持续静脉滴注(通常不超过35mg),总剂量不超过100mg,后继续维持肝素静脉滴注48小时左右。半量给药法(总剂量50mg):在静脉肝素治疗基础上,给予50mg溶于50ml专用溶剂。首先静脉注射8mg,继以42mg于9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28ml/h泵入),后继续维持肝素静脉滴注48小时左右[8]。 ②瑞替普酶(r-PA)为第三代溶栓药物,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NS10ml+瑞替普酶18mg(10mU)/静推3min,30min后再静推同等剂量的瑞替普酶一次即NS10ml+瑞替普酶18mg(10mU)/iv3min。后继续维持肝素静脉滴注48小时左右。 ③尿激酶原(Pro-UK普佑克)是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溶栓药物。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Pro-UK一次用量50mg,先将20mg溶于10ml生理盐水后3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其余30mg溶于90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后继续维持肝素静脉滴注48小时左右。 ④尿激酶(UK)只有在无上述药品时选择UK。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UK150万U(或以2.2万U/kg)溶于100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入,后继续维持肝素静脉滴注48小时左右。

7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处理

①抗凝、抗栓治疗是溶栓的基础,溶栓应在有效的抗凝、抗栓基础上进行。

②在溶栓后继续应用肝素12U/(kg.h)(700~1000u/h)静脉滴注,维持APTT至对照值的1.5~2.0倍(APTT为50~70秒),通常需维持48小时左右。48小时后可根据情况逐渐减量,换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中目前只有依诺肝素有临床应用证据与效果。 ③溶栓后应继续坚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75~100mg/次,每日1次;氯吡格雷75mg/次,每日1次或替格瑞洛90mg/次,每日2次。 ④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有利于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复发性心肌缺血、再梗死、心室颤动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对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具有肯定的疗效。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室重构、预防再发心肌梗死。因此,溶栓治疗后如果无禁忌症,均应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的STEMI患者应于发病后24小时内常规口服β受体阻滞剂。建议由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⑤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CEI/ARB主要通过影响心肌重构、减轻心室过度扩张而减少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生,从而降低死亡率。发病24小时后,如果无禁忌症,所有STEMI患者均应给予ACEI长期治疗。如患者不能耐受ACEI,但存在心力衰竭表现,或左心室射血分数<=40%,可考虑给予ARB。⑥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效性,调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所有无禁忌症的STEMI患者入院后早期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且无需考虑胆固醇水平。所有STEMI患者均应使用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1.8mmol/L(正常值3.12mmol/L)(100mg/dl)以下。心肌梗死后及早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1]   霍勇,傅向华,葛均波,韩雅玲,周玉杰,陈韵岱,于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08):25-41.

[2]   岑惠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 (18):159-161.

[3]   杨冯静.双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手术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90+120.

[4]   冀元元.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联合用药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01):136-137.

猜你喜欢

肝素溶栓心肌梗死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阿替普酶在50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临床观察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