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风险评估的新能源乘用车保险研究
2019-10-21王佳李春方海峰
王佳 李春 方海峰
摘 要:随着产销规模扩大,新能源乘用车保险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文章系统研究了中国商业车险条款现行管理制度对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的适应性,剖析主要问题和症结,并建立新能源乘用车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开展典型产品的安全性能测试评估。最后基于安全性能测试评估,研究提出新能源乘用车车损险和车上乘员险等专属险种的风险评级,并建议按照安全性能测试星级给予新能源乘用车差异化的保险费率优惠。
关键词:新能源乘用车;安全;风险评估;保险
中图分类号:U46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04-15-04
前言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欧美已有多个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设计了专门的保险产品,制定了优惠政策。但针对新能源乘用车保险问题的系统研究,国内还基本处于空白。本文通过研究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保险现状及问题,系统对比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结构、性能特点差异,评估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安全风险差异。通过构建新能源乘用车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科学合理的新能源乘用车保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建议,缓解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乘用车的后顾之忧,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好地保险服务支撑。
1 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8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87.9万辆和8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0%和75.6%。其中,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提升至74.6万辆,占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例达86.7%。同级别车型相比,新能源乘用车的非零赔款出险率、车损险案均赔款、非零赔款毛案均赔款均高于传统燃油车。同价格车型相比,新能源乘用车的出险率与赔付率仍高于传统燃油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保险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少导致风险系数难确定
目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保有量仍非常小,相应的各保险公司承保数量、理赔案件数量也较少,而保险公司在推出保险产品时需遵循大数法则,需以大量的保险标的作为基础总结所需的数量规律,才能保证保险标的风险稳定性。由于新能源乘用车样本数量不足,导致保险公司无法对新能源乘用车风险特征做出准确判断[1]。
1.2 新能源乘用车投保渠道受限,优惠政策较少
随着我国汽车销量和保有量迅速增长,我国汽车保险市场规模也急剧扩大,2017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7521.07亿元,同比增长10.04%。汽车保险的投保流程趋于便捷,投保渠道呈多样化,包括网上投保、电话投保、4S店代理投保以及到保险公司投保等。同时为争取保单,各渠道均提供各类优惠政策。但保险公司对承保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不高,网上投保和电话投保渠道对承保新能源汽车较为谨慎,导致新能源乘用车保险目前的投保渠道非常有限,大多数消费者只能选择由4S点代理投保,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也随之受到影响。
1.3 新能源乘用车财产损失类险种保费偏高
新能源乘用车与传统燃油车价格差异较大,特别是新能源乘用车的动力系统价格远高于传统燃油车。汽车保险中,责任险各险种保费厘定与汽车购置价格无关,新能源乘用车的保费同传统燃油车保费无差异。财产损失险中,车辆损失险、全车盗抢险、附加车身划痕损失险、附加玻璃单独破碎险、附加发动机涉水损失险等险种的保费均与汽车购置价格相关。其中,车损险在财产损失险中费用相对较高,又同新车购置价直接相关。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扩大新能源汽车销售,对其在购置环节给予较高的补助。目前大多保险公司均按照补贴前售价计算,导致财产损失险类保险金额较高[2]。
1.4 燃油车保险产品设计不适应新能源乘用车特点
目前的车险体系中,车险费率厘定重点考虑车辆价格、使用年限、座位数、使用性质等因素,并未考虑新能源乘用车同传统燃油车的风险差异,风险与费率并不匹配。新能源乘用车结构相对简单,维修成本低于传统燃油车;车辆较重对乘员安全有利,但噪声小导致行人不易觉察,更易发生碰撞行人事故;加速性好导致在市内行驶易发生事故,但续驶里程较短,使用高速公路较少,不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年轻人购买意愿更高,但驾车速度较快,出险率更高;三电系统成本较高,维修经济性较差,缺少针对动力电池等的专属保险产品[3];大多装配定位系统及远程锁车等智能化配置,并实施了运行监控,车辆被盗风险较低。此外,新能源乘用车的共享化、智能化、网联化也将深刻影响现行车险类别。
1.5 新能源乘用车安全风险系数难以确定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成熟度、成本、充电基础设施等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的安全性疑虑较高,而媒体频繁报道的安全事故更增加了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安全性、可靠性的质疑,同时保险公司对事故分析的经验不足,均影响到保險公司对新能源乘用车风险系数的评价。
2 新能源乘用车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新能源乘用车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将不同品牌、类型的新能源乘用车按照一定的评价方法来评分,然后通过得分将新能源乘用车的碰撞安全性分级,并运用到保险行业。目前,在欧盟、美国及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中,汽车碰撞风险评估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制定汽车保险费用的一项重要依据。例如美国,其大部分保险公司在制定车险费用时,通过计算与人相关的主要费率系数和与车相关的次要费率系数来得出车辆承保的费率系数,从而得到总的车险费用。其中,与车相关的次要费率系数则是通过相关的测试方法来确定,如40%正面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测试、翻滚等测试方法。
2.1 评价项目
基于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碰撞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外有关汽车保险评级的方法,从汽车高速碰撞试验、低速碰撞试验和高压电安全测量三个方面出发,提出适用于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在碰撞安全方面的评价方法。通过建立高标准、公平和客观的新能源乘用车碰撞安全评价方法,为消费者提供新能源乘用车在乘员防护和车辆抗损性能方面的综合信息,为新能源乘用车在保险行业中有关保费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车辆的高速碰撞试验主要用于考核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通过分析车内假人各部位所采集到的伤害值来确定整车的安全性,考核的是车辆对车内乘员的防护性。相比高速碰撞试验,低速碰撞试验主要考核的是车辆自身的抗损性能,通过分析碰撞后车辆受损程度的大小和修复的难易程度来评价车辆的碰撞安全性。低速碰撞的事故率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概率较高一些。例如在城市路况中,车辆之间的碰撞事故一般都属于低速碰撞,且车内乘员一般都不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2.2 试验项目、评价办法及得分
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最高分数为10分,分值由前排假人的伤害值决定,假人的评分部位为头部、颈部、胸部和大腿部,每个部位的最高得分分别为3分、2分、3分和2分。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最高分数为10分,分值由前排假人的伤害值决定,假人的评分部位为头部、胸部、腹部和骨盆,每个部位的最高得分分别为3分、3分、3分和1分。
电安全测量,最高分数为10分。具体得分通过测量被测试车辆在完成“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后,电池侧绝缘电阻的阻值和电池电解液的泄漏来得出,每个测试项目最高得分为5分。正面4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最高分数为10分。具体得分通过判断试验后车辆的被动安全装置是否启动,零部件损坏率,以及零件之间的间隙变化而得出。每项的最高得分分别为4分、3分和3分。
保险杠静态评价,最高分数为10分。具体得分通过测量被测试车辆保险杠的静态尺寸来得出,包括全宽几何测试和拐角几何测试。每项测试的最高得分均为5分。正面100%重叠保险杠壁障碰撞试验,最高分数为10分。具体得分通过判断试验后车辆的引擎盖、冷却系统,以及车体结构是否有损坏而得出。每项的最高得分分别为4分、3分和3分。
2.3 得分与星级评价
将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电安全测量、正面4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和保险杠试验的得分求和,并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记为总分,即新能源乘用车碰撞安全评价共60分。在电安全测量一项中,如果存在0分项,在碰撞安全星级评价时,自动降一个星级。根据总分,按照如下星级评分标准对试验车辆进行碰撞安全的星级评价。
2.4 实证测评结果及分析
对8款车型进行了实证测评,通过统计结果可知,8款车型中4星级车型占50%,3星级车型占37.5%,2星级车型占12.5%。高速碰撞试验和电安全测量中除了得2星的车型5得分较低外,另外7款车型得分相差不大。在低速碰撞试验中,各车型的得分则差别较大,可见低速碰撞试验在新能源乘用车有关碰撞安全考核方面的重要性。而且碰撞性能的好坏与车辆级别的大小无关,而是与车辆自身的设计相关。该新能源乘用车风险评价方法可以用于评价新能源乘用车在碰撞安全性能方面的好坏,并定量反映现实生活中各風险因素对于人和新能源乘用车的影响程度,为新能源乘用车保费厘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3 基于安全评估体系的新能源乘用车保险研究
依据新能源乘用车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立新能源乘用车保险等级评定体系,科学厘定新能源乘用车保险各险种费率,健全新能源乘用车产品保险定价机制,建立新能源乘用车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保护机制,从而改进新能源乘用车消费使用环境,促进产业发展。
3.1 车险风险分级理论基础
评定风险的方法主要有风险矩阵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灰色评价法、蒙特卡洛模拟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而其中风险矩阵法是划分风险等级的运用最广泛的方法,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率是该方法确定风险等级的两个维度,对保险公司而言,新能源乘用车风险的严重程度包括车辆的安全性能和维修成本,当考虑各车型或零配件发生事故的概率,则可得出风险矩阵。
3.2 新能源乘用车保险等级评价
新能源乘用车保险等级评价是将不同品牌、类型的新能源乘用车按照承保风险大小分为不同的保险等级,新能源乘用车保险等级是核定保险赔偿率与保险费率的重要依据之一,按照各险种涵盖风险性质不同可分为车损险分级、三者险分级以及附加险分级。借鉴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和欧洲保险行业关于汽车保险等级评定的成熟经验,将新能源乘用车的安全性、维修经济性与事故出险频率作为新能源乘用车保险等级的重要参考指标。
安全性。就车而言,即新能源乘用车或零部件自身的抗损性能,车辆抗损性主要体现为高、低速碰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通过分析碰撞后车辆受损程度的大小和修复的难易程度来评价车辆的碰撞安全性;零部件抗损性主要体现为过充过放、短路、挤压、振动、浸水等条件下零部件损伤程度。就人而言,即车辆对于车上人员和车外人员的防护性。
维修经济性。通过评估碰撞试验后车辆的维修费用(材料、钣金、喷漆),评估车辆的相对维修经济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车辆维修费用和厂商的新车销售指导价之比,计算出新能源乘用车维修经济性得分。
事故出险频率。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体现为某种型号新能源乘用车或动力电池出险索赔次数占总承保数量之比。由于新能源乘用车承保数据不足,因此首次承保的事故出险频率取自相近普通车车型出险频率数据,后期基于上一年的实际理赔数据对事故出险频率进行适当调整。
4 结论
新能源乘用车的安全性是影响事故频率、事故严重性、事故损失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汽车保险等级评价是将不同品牌、类型的汽车分为不同的投保等级,是核定保险费率的重要依据之一。美国公路保险协会、英国保险商协会、德国安联技术中心、日本汽车损害研究所等,均是本国参与汽车保险等级评定的机构,机构运行的资金费用大都由本国各个保险公司负担。这些费用被用于碰撞试验的研究和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的研究上,并最终减少消费者在事故中的伤害以及促进相关法律的制定。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稍有落后,推行基于安全评估的新能源乘用车保险等级划分制度,根据新能源乘用车安全等级厘定保险费率的方法更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引导消费者购买更加安全的新能源乘用车,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提高安全技术,达到提升新能源乘用车整体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和伤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霍潞露,方海峰.新能源汽车保险问题初探[J].汽车与配件,2017 (2): 42-45.
[2] 王毓,石剑飞.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设计开发问题的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8 (15): 20-21,44.
[3] 王佳,方海峰.基于安全风险评估的动力电池商业附加险研究[J]. 汽车工业研究, 2017 (8): 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