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培养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2019-10-21黄丽萍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交往能力中班幼儿培养策略

黄丽萍

[摘  要:相较于小班幼儿,中班阶段的孩子无论在认知能力上还是社会经验方面都有了较高的提升,所以中班幼儿在这个时期中与同伴交往的行为就显得特别丰富。建构区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区域,是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场所,因此研究中班幼儿建构区内的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班幼儿;建构区;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一、研究的意义

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越来越深入到每一位幼儿的教育当中,教师要在幼儿进行游戏时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对于幼儿活动中碰到的困难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这些都是对一位合格幼师的考验。本文以大班的区域活动中建构区为例,主要分析了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以自我为中心是学前阶段的幼儿思维特性,所以他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争夺、打架、退缩等等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幼儿走入社会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建构区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和掌握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特点。从幼儿与同伴交往中使用的不同策略,以及不同的交往行为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建构区中的空间配置、材料的投放以及相关规则等对幼儿交往能力产生了影响,并提供了相关可行性的建议。

二、中班幼儿交往现状

1.同性交往活动比异性间多

幼儿在活动时同性间的交往活动占据了一半以上,幼儿年龄不断的增长,性别的意识也有了初期的认知,特别是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当他们发现与同性之间的爱好有更多的相似之处时,会很自然的把同性的幼儿当做游戏的伙伴。

2.同伴间的消极交往要多于积极交往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女性幼儿在交往中的积极性明显高于男性幼儿,男性幼儿的消极性主要来源于玩具或材料的争夺中,或者是意见不和请求被拒绝的时候产生的。大班的幼儿很多情况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也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幼儿年龄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来自后天的教育,缺乏必要的交往活动,不善于用礼貌用语或者态度不好,都会遭受同伴的冷落,造成了消极心理,也有的幼儿因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与同伴发生攻击行为。

3.幼儿间缺乏灵活的交往技巧

中班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与邀请同伴、联合同伴、攻击行为、应对攻击、语言协商等等。但是关于交往策略方面的寻求帮助、借取等运用的较少。其中幼儿告状的行为占据班级较高的比例,语言攻击以及拒绝也占据了半数以上的比例。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幼儿在交往的策略上缺乏一定的技巧,也是导致幼儿形成消极心态的原因之一。

三、建构区对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1.合理设置区域,科学投放材料

小班的幼儿在建构区的活动大多是在桌面进行的,但是中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因此活动也开始转移到地面进行建构游戏。在材料的投放方面,首先要做好材料的分类和规划,每一种材料他们的形状、颜色、大小以及功能都各不相同,所以无论材料的新旧,教师都应根据幼儿活动空间的大小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规划,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使用材料。其次做好材料类型的跟进,因为每一种材料都有相对的构建作用,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进行同样的活动,教师应根据活动主题,把材料根据其特点有计划分层次的进行投放以此去满足幼儿的需求。例如中班幼儿搭建大桥的游戏时,考虑到幼儿的接受性,我们第一次投放了立体的纸盒、长形的木板以及各种大小的奶粉罐等,利用这些去搭建大桥的主要特征,随着搭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又增加了各种形体的积木,比如三角形、弧形等等,让幼儿进行桥梁和桥塔等细节方面的搭建。最后是辅以材料的投放,利用辅助材料帮助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根据角色的表演产生互动。而这种层次性的材料投放方式,为幼儿创建了更好的游戏环境,可以让幼儿的同伴关系受到游戏环境的影响而变的更加积极。

2.科學指导,合理介入

教师首先要对游戏的环境精心创建,以此去促进幼儿异性之间的交往,对于幼儿在建构区的活动,教师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倾听,以此为基础去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意愿和需要,适时的介入幼儿活动,引导幼儿去掌握交往的策略。教师也可以通同伴的关系参与幼儿的游戏中,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对于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要正确的评价,去促进幼儿之间交往的积极性,对于幼儿告状的行为要进行科学处理,放手让幼儿自主去解决问题,保持较高的耐心与幼儿进行沟通,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协商、分享与合作的技能。

3.提升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家庭环境与家长教育是影响幼儿的重要因素,幼儿的社交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也是从家庭开始。良好的、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幼儿更愿意与人交往,家长要树立示范的榜样,从语言方面引导幼儿交往,例如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等;家长从行为上正确引导幼儿,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作用,并告诉幼儿什么样的行为会产生何种效果;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与人交往的范围和空间,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促进他们交往的积极性,指导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策略。

四、总结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需要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去培养的,在这一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认真的观察,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家园合作及时的沟通交流,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引导幼儿发展交往能力,提升交往水平。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想要更好的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就需要做到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善于用眼睛用心去观察幼儿,适时适当的介入,放手让幼儿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红.关于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背景下同伴冲突行为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208.

[2]王建鑫.浅谈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1):247.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16BXQ29。

猜你喜欢

交往能力中班幼儿培养策略
民办高校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探讨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灵动指尖的艺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