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重拾自信,需要更多人的配合

2019-10-21林黔榕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中教学运用策略

林黔榕

摘  要:赏识教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它却是从古到今的一种重要教育艺术。对于高中生,班主任需要给予更多的赏识,让他们在口头赏识、书面赏识、个别赏识、集体赏识中重拾学习信心,端正学习态度,规范行为,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从而提高高中生管理效果。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中教学;运用策略

在現阶段的普通高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长期以来都在承受着非常沉重的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强大的压力之下,人的心情难免会变得浮躁,学生心情如果不愉快,教师的教育方式再粗暴一点,就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所以,为了尽量避免师生之间的矛盾激化,学校方面大多强调,要对学生多行赏识教育,尽量不要责罚学生。

赏识教育的理论,借鉴了人类对幼儿养育的成功经验。人类本身就具有受别人重视和让他人赏识的倾向,所以在培育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我们顺应了这一特性,多给孩子赞扬和鼓励,即使孩子的行动完全失败,也应该以鼓励为原则,赞赏为主要方式,是为赏识教育。

一、赏识是培养自信的起点

赏识教育,对于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确实行之有效,但是,如果全盘照搬到现阶段的普通中学里来,有时候也不怎么好使。所以,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育学生,还得分析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比如,学生所处的环境,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学生思想成熟的状况,还有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的亲和力等等。考虑这些因素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教育才达到最佳效果。

很多老师都在叹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鼓励多了,他也觉得老师跟他说假话哄他玩;批评多了,又觉得师生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学生心态越来越逆反,以致看见老师就要设法躲开。所以说赏识并不是能够针对所有孩子的一剂灵丹妙药,用得不好,效果也并不见佳。

赏识的前提,首先是学生本人的自信,如果自己都觉得不靠谱,这就根本不起作用。

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于自己,一般都会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自我评价。“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认识的能力,一般人都应该具有。比如自己的能力什么程度,通过最大限度的努力,我可以干些什么,又还有什么不能做到。教师要围绕学生心目中的自我形象来展开赏识教育,学生才觉得靠谱,才不会觉得老师在当老好人,欺骗自己。

学生本来已经陷于不自信,但通过老师的赏识,权威人士的赞许,就是让失去自信的这个人重拾自信。因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算是是非常具有权威性的公众人物,有时一句话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创建其辉煌人生的起点,有时也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使某个学生心灰意冷,放弃对未来美好梦想的追求。由此看来,教师是赏识教育的实施者,在与学生日常相处的时候,不光他的语言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他的手式、目光、表情都给预受受教育者以重要的暗示。教师的言行举止,是不是凸显出对学生的关怀和赏识,这是赏识教育的基本点。

教师在赏识学生的时候,一般认为赏识点应该定得高一些才好。比如,明知道他考100分还有一定难度,客观分析应该是90分,但是如果运气达到最佳程度,考出100分是有这种可能性的,那就要往这个程度上靠。让学生看到希望,培养信心。这个上升空间要让他看到可能性的存在,不能搞得他一头雾水。

二、赏识要有家长的全力配合

赏识不只是教师的教育行为,还必须有家庭成员的配合。比如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就非常重要,评价不客观,可以诋毁教师曾经的努力,让教师的赏识前功尽弃。有一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私爱,往往不能够客观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拔高评价孩子的一切。这种亲情关系,极有可能导致一个人过于自信,妄自尊大,缺乏自知之明,这是亲情的偏差惯出来。又有一部分家长,则常常以冷嘲热讽的态度对待孩子,究其原因,则恐怕是由于起初孩子比较淘气,贪玩,做事又不够细心,经常犯些小错,或者成绩不太好。当教师把孩子的表现拿来与家长沟通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往往只是选取个别较为特殊的事例。但家长则运用一些单位里人们相处的潜规则来看待老师传递的信息,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比如熟话说“在小偷针,大来偷金。”这只反映事物发展某种可能的熟语,是一种可能性的猜测,家长往往理解成必然的推理,认为事情严重了,脾气一急,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是责骂,动不动就是呵斥,有时甚至拳脚相加。这样一来,在学校里,教师无论怎样进行赏识教育,都要被家长的不当行为抵消去的。

还有一部分家长出于中国人礼貌或说话得体,在外来客人到访的情况下,谈及自己的孩子,总是过于谦逊。在客人面前没有对自己孩子片言只语的表扬,有的只是讽刺、挖苦和讥笑,久而久之,孩子也这样看待自我。虽然可能有家长出于激将心态,想通过反语来刺激一下。在通常情况下,偶尔使用,也许可以见效,但是如果经常这样做,就会让这个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谦虚”的评价,误认为这就是别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

三、应该客观对待来自社会的评价

家庭成员之间,或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因为具有一种特殊的亲情关系,他们对孩子的赏识,有可能失之客观,甚至教师对孩子的赏识,还有存在故意拔高的用心。但是社会上人们对孩子的评价,就客观得多,因为他们的评价,不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多半具有公正的性质,因此,也较多地影响学生对自身的看法。很可能周围的人对孩子在学校、在家庭中的表现,并没有较全面的了解,他们又没有受特殊的关系的影响,从出发点看算是比价纯正的,这样看来,社会上的评价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权威性也是很高的,这是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一个重要依据,这一点也会影赏识教育的成败。所以无论家庭还是教师,我们也要正确对待来自于社会上的评价,客观分析周边人对孩子的看法,找到赏识的基本点,才能有效开展赏识教育。

当然,来自于社会上的评语,教师不能左右,有些社会评价,很可能有碍于我们正常开展赏识教育,但是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听得进相反意见的正常心态,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的心理,在社会上挫折的承受能力也也包括对自己不公正的评价的承受。

参考文献

[1]连榕.现代学习心理辅导[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5.

[3]崔华芳.做最成功的父母[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沈雪芳.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来组织教学[M].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5]陈月华.浅谈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189-189.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高中教学运用策略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