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用于硬皮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
2019-10-21沈晓炜
沈晓炜
【摘 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用于硬皮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4例硬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在治疗中行钢制头皮针穿刺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95.65%)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硬皮病患者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整體治疗效果;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硬皮病;穿刺;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156-01
硬皮病是一组因遗传、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促进人体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分泌增多而引起的以皮肤出现炎性反应、增厚、硬化、萎缩为主要表现的结缔组织病[1]。患者主要有发作性血管痉挛、骨骼与肌肉疼痛、皮肤有红斑、红肿、瘙痒以及进展性皮肤增厚、萎缩等临床表现,不仅会损害患者皮肤,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还会累及心、肺、肾脏等多个脏器,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硬皮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用到静脉给药方式,为降低穿刺对患者皮肤的损害、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本文就静脉留置针用于硬皮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探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84例硬皮病患者,均接受静脉给药方式治疗。观察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43.1±4.8)岁。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8±5.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过程用钢制头皮针行常规穿刺。
观察组在治疗过程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引导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及穿刺点,消毒后于穿刺点上方10cm左右处扎止血带压迫静脉,使患者穿刺点皮肤处于紧绷状态后以15-30度角缓慢进针,待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继续进针2-5mm,将针芯缓慢撤出1-2mm,使针尖进入导管内并逐渐将导管完全置于静脉内,撤出针芯,采用无菌敷料进行固定。护理方法:(1)置管前 告知患者硬皮病症状、危害、治疗方式、静脉留置针的优势性、必要性及置入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2)置管时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及适宜型号的留置针,穿刺时应动作轻柔,减轻患者痛苦,置管成功后,以穿刺点为中心用透明贴进行无敷贴。(3)置管后 关注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变化,观察其有无红肿、渗血现象,及时处理;及时为患者更换透明贴、肝素帽、输液器;在药物输注前后应先观察患者穿点部位有无红肿、硬化等异常情况,有异常时及时拔出导管;以高渗、刺激性强药物-等渗、刺激性低药物的顺序进行输注,合理把控药液浓度及输注速度,输注完成后清洗导管,根据患者病情选取肝素液或生理盐水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穿刺情况(1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局部渗血、药液渗漏、静脉炎)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0处理数据,用%表示计数,x?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95.65%)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硬皮病是临床风湿免疫科中较常见的一种慢性多系统进展性疾病,对患者危害大,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给药方式多为静脉输注。该类患者具有皮肤红肿、增厚、血管脆性高、弹性差等特点,穿刺难度大[2]。钢制头皮针穿刺、输液疼痛明显,且易引起穿刺点红肿、静脉炎等并发症,再次损害患者皮肤,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经研究得出,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95.65%)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P<0.05),由表1可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的更新,静脉留置针以操作方便、柔韧性好、血管刺激小等优势在临床输液患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穿刺成功率高,可长时间留置,能有效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引起的疼痛感,减少对患者皮肤、血管的损害,确保输液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同时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质量,缓和医、护、患的关系[3]。由于硬皮病患者皮肤、血管的特殊性,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高穿刺成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实施健康宣教、无菌操作、合理选取穿刺部位、熟练掌握穿刺手法、输液护理、封管护理等干预措施,能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药液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硬皮病患者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提高穿刺成功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穿刺的有效性、安全性,降低穿刺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京京,王晓非.硬皮病骨密度、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皮肤纤维化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23(4):492-495,533.
[2] 黎玉芬,何春红,蒋丽君等.集束化策略对预防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纤维硬化并发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3):963-965.
[3] 张小娟,李静.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3):3669-3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