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对缓解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应用
2019-10-21周小燕
周小燕
【摘 要】目的:观察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对缓解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开展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期间的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以常规管理期间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士的同情心疲乏得分、心理弹性、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士长满意度、离职率。结果:观察组工作倦怠(20.10±1.20)分、同情心满足(19.51±0.98)分、创伤应激(20.10±0.28)分、乐观(15.41±0.70)分、自强(23.01±0.78)分、坚韧(14.10±0.30)分、护理风险发生率3.23%、患者满意度96.77%、护士长满意度96.77%、离职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展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有助于减轻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改善心理弹性,减少护理风险,降低离职率。
【关键词】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急诊科护士;心理弹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151-02
同情心疲乏,指由長期暴露于创伤性情境下所产生的无助、愤怒感。随着同情心疲乏程度的提高,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率显著提升,对其工作状态及身心健康状况的改善不利。有研究指出,开展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于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护理人员中,随机选取62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的开展方法,观察了开展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开展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期间的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性别:男/女=1/30,年龄(26.58±4.15)岁,工龄(4.57±1.19)年。以常规管理期间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性别:男/女=2/29,年龄(27.08±3.39)岁,工龄(4.60±1.23)年。两组护理人员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护士长需于每月月末召开会议,嘱护理人员通过气倾诉、分享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观察组开展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方法如下:(1)召开会议:项目开展的前1个月,护理人员需每周参与大会,学习有关同情心疲乏的知识,了解同情心疲乏产生的原因及危害。(2)微信宣传:1个月后,护士长需建立急诊护士微信群,以微信作为平台,宣传相关的知识。例如:护士长可为护士发放“专业生活品质(ProQOL)量表”,要求护士自行对自身的同情心疲乏情况进行评估。确保其能够详细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积极进行自我干预,改善心理状态。(3)缓解方法:当护理人员已掌握各项知识后,护士长应带领其通过“放松训练”、“冥想训练”等方式,缓解紧张的心理,使其压力得以减轻,增强其心理弹性,改善工作状态,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士的同情心疲乏得分(采用ProQOL量表评价)、心理弹性(采用CD-RISC量表评分)、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士长满意度、离职率(1年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同情心疲乏得分
观察组工作倦怠(20.10±1.20)分、同情心满足(19.51±0.98)分、创伤应激(20.10±0.2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心理弹性对比
观察组乐观(15.41±0.70)分、自强(23.01±0.78)分、坚韧(14.10±0.30)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 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3.23%、患者满意度96.77%、护士长满意度96.77%、离职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急诊科患者,具有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的特点。与其他科室相比,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护理任务重,长期工作期间,极易出现负面情绪,导致同情心疲乏[1]。根据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的要求,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培训,提高其对各项知识的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等方式,为其心态的改善提供保证[2]。采用该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干预,可协助其减轻应激反应,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信心,提高其职业素养,使其心理弹性得到调整。本文研究发下,开展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后,本院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20.10±1.20)分、同情心满足(19.51±0.98)分、创伤应激(20.10±0.28)分、乐观(15.41±0.70)分、自强(23.01±0.78)分、坚韧(14.10±0.30)分、护理风险发生率3.23%、患者满意度96.77%、护士长满意度96.77%、离职率为0,与采用常规方法干预相比,护理人员同情心疲乏程度更轻,心理弹性更大,护理效果更佳,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开展同情心疲乏弹性项目,有助于减轻急诊科护士同情心疲乏,改善心理弹性,减少护理风险,降低离职率。
参考文献
[1] 宋隽.认知重评训练对重症监护室护士情绪劳动能力和同情心疲乏水平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26):3350-3352.
[2] 汪健.运用同情心疲乏弹性培训缓解急诊护士同情心疲乏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6):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