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发展价值研究

2019-10-21张殿国

锦绣·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践观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

摘 要:1848年,《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到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已经跨越了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将理论和实践充分有效地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首先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内容,详细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目前发展产生的作用。明确提出只有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将理论和实践充分有效的结合,才能推动中国的发展。不断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意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向中国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观;当代中国发展;价值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实践观概述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入工人运动,研究出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其理论主要包含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史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目标,以实践为前提建立了马哲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将理论和实践充分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的观点去深入剖析现实的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所在,一切从实践出发建设健全科学的哲学体系。

1.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概述

马克思主义注重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目标,实践是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所在。同时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研究的重点放到主题与目标方面,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改变整个世界。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将革命性与科学性充分有效地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这样才能保证理论的准确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促进理论的发展,推动理论方面的研究。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完成之后,促进了党与国家的各项工作顺利展开。根据我国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明确了通过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相关举措。邓小平同志在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的相关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对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经验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深入研究了国际关系目前对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基本状况,对其展开详细总结之后明确提出了相关理论。自从这一理论提出之后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由此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发展。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刻指导,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相关理论在实践中也越来越完善,在党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革命在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推动了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灵魂就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2.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与时俱进”实践观点的重要源泉

根据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尽管其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但其理论还不够完善。人类社会在持续发生改变,通过实践社会一直在进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其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正在健全化。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带有强烈的自我批评精神,因此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应该懂得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必须与时俱进,必要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变革,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出发,将理论与实践充分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2.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引导,我国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以制度深度变革,不断创新与发展,构建了健全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度展开,通过科学发展观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将其当做党与国家工作展开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注重创新与发展,认为创新必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充分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这是发展的主要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将社会现实的矛盾充分有效地解决,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升人民生活的水平,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2.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提出中国梦伟大构想的重要依据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历史条件发挥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会不断涌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在中国发展的特殊时期提出构建中国梦,这是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展开的设计,其能够促进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证明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类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理想追求就是实现中国梦,这也是中华民族奋斗的最伟大的追求。中国梦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民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根据我国实际发展的需求所提出的理想目标。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充分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哲学的角度为立足点深入分析中国梦的合理性。中国梦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性,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正确指引下,才能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觉得,由于时代不同其特殊性与独特性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存在的问题也会形式多样,所以必须对该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促进时代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中国的国情出发,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引导,深入分析了中国当代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将存在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在未来应该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理论与实践观充分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使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的一实现,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延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价值[J].学理论,2015(13):30-31.

[2]薛改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2):126-128.

[3]梁丹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

[4]文大稷.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及其对当代中国的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2017(05):38-44.

[5]刘红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当代价值[D].天津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张殿国(1964.2-),辽宁省凤城,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

猜你喜欢

实践观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作用探析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