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地区色素辣椒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2019-10-21王跃明

种子科技 2019年13期

王跃明

摘   要:为了加快敦煌地区辣椒产业的发展,依托当地光热资源,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优良品种,引进色素辣椒常规品种美原1号、杂交品种红源6号、5354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源6号以其优质高产、抗病虫性强的优势,作为敦煌地区今后色素辣椒产业发展的主栽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色素辣椒;品种移栽;生长性状;抗病虫性;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3-0047-01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志码: B

敦煌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辣椒的种植,特别是色素辣椒以其色价高、品质好在甘肃省内享有盛誉。通过品种对比试验,在同等管理条件下,试验观察品种的生长、结果、品质性状等表现,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栽培,为今后辣椒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3个,美原1号由新疆大丰收种业生产,红源6号、5354由山东胶州红源种业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点

农业三队一支渠渠南任宇才辣椒地,该地地势开阔,排水良好,无树木、建筑物等遮阴,地面平整,前茬一致,土壤肥力均匀。

1.3   试验方法及管理要点

(1)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大区设计,不重复,大区面积667m2,行距45cm,株距25㎝,每窝栽2株。      栽期按照当地最佳移栽期进行,4月24日移栽。

(2)管理要点。平整土地灌冬水,栽前7d用48%仲丁灵100g/667m2化学除草,基肥施磷酸二铵20kg+三环复合肥20kg+生物有机肥40kg,后铺地膜滴灌带,打洞移栽,栽后滴透活棵水。栽后20d每667m2滴水30m?滴施尿素3kg,此后滴水滴肥。前期以氮磷肥為主,中期以水溶三元复合肥及大容量水溶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追肥总量80kg,其中尿素8kg、一铵20kg、水溶三元复合肥25kg、大容量水溶肥12kg、硫酸钾15kg。滴二水时滴施48%毒死蜱水剂2kg/667m2防治地下害虫。辣椒生长期间用吡虫啉喷雾防治棉铃虫,并人工拔除残余杂草。全生育期滴水18~20次,每次滴水水量15m?/667m2,总用水量300m?。9月10日采收[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物候期比较分析

相同苗龄移栽的不同品种,在开花期、始果期、末果期、采收期依品种不同有一定差异,从移栽到采收生育期最长的是美原1号154d,其次5354是144d,最短红源6号是134d(见表1)。

2.2   不同品种生长情况及性状比较分析

从表2看出,在纯度上3个品种差距不大。美原1号属常规品种,间节长,株高最高,红源6号与5354均为杂交品种,相差不大;美原1号果长最长,5354次之,红源6号最短;果形上美原1号与红源6号为牛角形,5354为线形;美原1号与红源6号果面光滑,5354有褶皱;5354色价最高,依次是美原1号、红源6号;美原1号单果重最大,依次是红源6号、5354[2]。

2.3   不同品种病虫害比较分析

通过调查,日灼病美原1号最重为10.7%,红源6号和5354发病较轻分别为2.4%、2.1%;病毒病、白粉病3个品种发病基本相同;棉铃虫危害上美原1号最重为12.7%,红源6号和5354较轻为5.6%和4.8% (见表3)。

2.4   不同品种产量比较分析

由于采用统一模式移栽,平均株数基本相差不大;单株果数5354挂果数量最多38个,其次红源6号32.7个,美原1号最少18.3个;有效果数与单株果数的比例是红源6号最高71.5%,其次5354是66.2%、美原1号是52.4%;产量红源6号最高508.2kg,其次5354是451.4kg,美原1号最低是386.8kg;美原1号果形大、采收期较晚不易晾干,晾晒时间最长,红源6号和5354果形较小、采收期早晾晒时间短[3]。

3   结论

通过对不同色素辣椒品种的以上指标分析得出,在产量、果实商品性、抗病性等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的品种是红源6号,虽然5354色价最高、结果数量多,产量和红源6号相差不大,但由于干椒皮薄装袋易碎,破碎率超标,不适宜推广种植。美原1号日灼病和棉铃虫严重,对产量影响很大,生育期、晾晒时间长,应淘汰该品种。因此,建议把红源6号作为敦煌地区今后色素辣椒产业发展的主栽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 1 ] 阿娜尔古丽·达吾提.色素辣椒品种对比试验[J].农村科技,2010(1):47.

[ 2 ] 熊高武,邓玉兰,沈丽,等.色素辣椒育苗移栽与直播栽植的对比试验[J].农村科技,2005(6):40.

[ 3 ] 文恩洲,石泽东.辣椒品种对比试验总结[J].农技服务,2017,34(21):25-26.

(收稿日期: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