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歌》看楚辞祭祀舞中的身体语言
2019-10-21蓝于兰
蓝于兰
人类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秘密。身体包含了灵魂和肉体,他是世界人类符号的源头、是生命的载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本质。人的身体又以身体语言的形式向我们展现着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一句话“一切都从身体开始”因此舞蹈体现在人类身体,深刻的寓意为舞蹈身体构建了一个更为深远的世界。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曾说:“身体是我们能拥有世界的总的媒介。有时它被局限在保存生命所必须的行动中,因而他便在我们的周遭预设了一个生物学的世界;另外一些时候身体通过运动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意义的核心,这真切体现在像舞蹈这样的习惯性的运动之中”。
我们知道舞蹈动艺术从身体本身的语言体现了人们深层的精神世界,通过舞蹈语言将自己的情感、理想与社会先生活表现出来舞蹈行为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蹈艺术与人类身体语言密切相关,舞蹈艺术通过身体语言进一步高度提炼、放大和发展使舞蹈语言更加直观、立体、精神情感更为丰富。著名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艺术符号是一种有点特殊的符号。因为虽然它具有符号的某些功能,但并不具有符号的全部功能,尤其是不能像纯粹的符号那 样去代替另一件事物,也不能与存在于它本身之外的其他事物发生联系”因此就可以理解为从艺术品的结构深入研究发现艺术品与生命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艺术作品与普通事物的区别在于艺术作品具有生命意义。因此,不论在艺术层面还是在符号层面都时刻彰显着舞蹈艺术的身体语言形式。
舞蹈身体的结构主要包括内部联系和外在支撑。然而,舞蹈身体语言的内部联系与外在支撑又可以是独舞、双人舞、群舞的形式,以及情绪性、情节性、大型舞剧的构成体裁。 例如:楚辞中《九歌》作为整幅篇章的题目,从祭祀开始到舞蹈结束就是一场完整的舞剧。中,诸位神灵都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或者同时出现,有领舞的形式却又不能称是独舞。从诗歌“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这一局部描写说明是以群舞的形式出现,表现了群舞的结构。《湘君》《湘夫人》每篇都是只有一位主神登场,他们彼此虽互相寻找,然而却始终不得会面。而《大司命》篇中两神同时出现,因此是一种合舞的表演形式,这也是我国古代乐舞的又一表演形式.......”在这里汤漳平先生认为《湘君》《湘夫人》是独舞的形式;而《大司命》是双人舞的形式。因此,他们都可以是独立的主题、独立的篇章。但是,如果深入观察他们与整幅篇章的结构形式,又会发觉他们以集体舞的形式来参与的楚舞活动。而且,《国殇》一篇中“敌若云”“士争先”“凌余阵”等又是群体性的歌颂死去的英雄将士的悲歌,同时从考古学家在长沙战国楚墓中发现的彩绘人物漆奁来看,楚人爱好集体舞也是能被证实的。这种集体的乐舞形式直接展示了楚舞的壮观辽阔的气势以及强大的神靈力量,体
现楚国作为大国具有民族性与延续性同时感受到这股强大力量的恩赐。
《九歌》其他篇章中有关祭祀舞的舞蹈身体语言以情绪性方式体现。首先有《采菱曲》、《涉江》、《扬荷阿》新曲调、新歌曲的演奏;其次,舞态显现了舒畅优雅的情感氛围到急促婉转的《激楚》之歌。此时乐舞是一种情绪高昂、浓烈的宣泄;最后在祭礼完成后出现的“传芭兮代舞,挎女倡兮容与”,使得情绪又回到原始舒缓的氛围中。舞女们手拿鲜花互相传递,从容而舞。这个乐舞氛围正是由慢到快再回到慢的表演过程,也是一个由悠扬婉转到浓烈宏伟再转入缓慢起舞的发展轨迹。这一表演过程与我国心理戏剧人与人的矛盾关系、人与内心的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演变类似。使其内心情感获得真正的自我感官,即祭祀舞所带来的迷失、陶醉的身心洗礼。
《九歌》全篇从情节方面了解,其中,《湘君》《湘夫人》以一对神仙恋人来展开故
事。在互相寻找时最终未能相见的悲伤场景。湘君与湘夫人即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有曲折、感人的故事发展结构,最终是人物关系随情节的变化产生了情感关系,由喜到悲、有希望到失望的内心世界.。“巫觋祀神时,从衣服、形貌、动作上都尽力装扮成神的样子.因此明显地具备了装扮性.......”。所以,楚辞中祭祀舞不仅要求刻画的人物丰满、风格变,而且是故事情节具有鲜明的发展模式。只有这两者同时俱在,才能具体反映内容的底蕴,才能深刻显露楚人心中对神灵的敬仰与崇拜,以及楚人内心的真实依托。 戏剧化是不同的技艺相互融合,在艺术相互达到和谐统一。舞蹈表演主要是要适应人物刻画与戏剧情节的需要.具有戏剧性的素质.。因此,楚辞祭祀舞中既有领舞、又有灵巫群舞的舞台形式,正符合戏剧化舞剧模式。 而里面的舞蹈、演唱都是剧情的一部分,这两者具有的音乐性、舞蹈性、节奏型都统一于戏剧性。楚辞祭祀舞完成了抒发剧中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席勒说过:“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到自然美,它是由于自身而存在的,也是通过某种规律而存在的,这一点不是感性告诉我们的,而是知性告诉我们的.......”这就意味着,楚辞祭祀舞中的表演经验有感性也有理性,两者融合在一起,使楚人陶醉其中又能够清晰感受到自身与情境的距离,还能产生理性的思维使内心得到政治解放与真正的身心自由。
参考文献:
[1]张素琴刘建:?舞蹈身体语言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13.8汤漳平:《楚辞评注》上海三联书店.2014 年版(德)席勒著徐恒醇译:?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年版
[2]李雾:?(九歌>里的古代荆楚神祀与祭祀探析?[J]载?兰州学刊?2008.6
[3]李欣人:?人的自由与审美教育—席勒美育思想探析?[J]载?南开学报?2010.4
[4]李金坤:?<楚辞)自然生态审美意识?[J]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4
[5]朱立新:?(楚辞>自然观的主要特征及内涵?[J]载?求索?2010年
[6]张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8
[7]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
[8]杨顺适:《荆山巫音》[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4-6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委员会一般项目成果《九歌中的舞蹈研究》编号:XSP18YBZ03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资助(成果)《屈原作品中的舞蹈研究》编号:18yjc76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