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旱地小麦研究进展

2019-10-21赵平

种子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旱地研究进展小麦

赵平

摘   要:山西是北方麦区典型的干旱省份,旱地小麦面积比例较大,旱地小麦生产对山西省小麦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选育抗旱性、丰产性、稳产适应性等方面具有突破性的小麦品种,提出了现阶段的育种目标,并分析了当前山西省生产条件下旱地小麦育种的5个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分歧。

关键词:旱地;小麦;研究进展

小麦是山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多年来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0万hm2以上,占全国小麦面积的1/30,而旱地小麦为其中的70%左右[1-2]。旱地小麦的丰收与歉收,直接影响着山西省农业生产,尤其是山西省小麦生产全局,以及干旱地区农民的日常生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升高,逐渐扰乱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春季的“倒春寒”,生育中后期干旱少雨,小麦生长发育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些自然条件的改变对旱地小麦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业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在追求水地高产、稳产、优质的同时,旱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高效、适应性也不能忽视。现就这些年来的选育实践工作进行探讨,为今后山西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借鉴。

1   山西省旱地小麦的生产现状

山西旱地小麦生产区干旱缺水,地形多变,且耕作粗放,常年降水量为400~600 mm,且60%~70%集中在7月、8月、9月3个月份,分布不均,年际波动大,干旱情况较重。旱地麦区土壤贫瘠,土壤结构差,蓄水能力差,自主调节能力弱。

旱地小麦生产耕作管理粗放,广种薄收,施肥少甚至不施肥,麦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山西旱区经济基础普遍较差,农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贫困,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品种布局不合理,播期偏早,播量偏大,导致山区小麦产量水平偏低[3]。

2   现阶段旱地小麦主要的育种目标

21世纪以来,山西省选育出省审旱地小麦新品种30多个,其中临丰3号、临优145等30多个小麦品种在生产上成为主推或搭配种;国审小麦品种近20个,其中晋麦79号成为山西旱地小麦接替的主栽品种,长6878成为北部冬麦区和山西中部麦区的又一对照品种。旱地小麦的产量一直是广大育种工作者以及农民最为关心的条件之一,根据调查,近些年育成的品种产量在2 774.0~5 885.0 kg/hm2。经过多年的育种工作,总结出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山西省旱地小麦须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其他农艺性状须服从于抗旱性。其抗旱性相当于或者高于黄淮旱地大面积推广品种(晋麦47号、长6877);具有7 500 kg/hm2以上的高产潜力;抗寒、抗病、抗倒、抗干熱风能力强;适应性广泛,且能适应干旱多雨等不同气象年景;株高适中,综合农艺性状好;籽粒饱满度好、外观品质好[4]。

3   选育过程中的5个趋势

3.1   株高降低趋势

旱地小麦产量与株高关系十分密切。株高过高的品种后期容易出现倒伏,不利于生产需求,因此在育种中通过降低植株高度,增加茎秆粗度、弹性,才能有效提高籽秆比,增加经济产量。临旱6号就是利用显性矮秆基因通过连续定向转育而成。晋麦79号、临旱6号的选育始终以降低株高、增加茎秆粗度为目标,属中秆品种,产量在4 305.38~5 520.75 kg/hm2,较对照种晋麦47增产4.8%~5.35%,株高降低8~10 cm。高秆品种临旱5115虽然株高比一般品种略高,但是由于其茎秆弹性很好,对倒伏也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5]。

3.2   成熟期提前趋势

小麦品种的成熟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熟期太早,不易获得高产;熟期太晚,生育后期风险性较大,因此选育适宜的早熟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又一途径。晋麦98号就是非常典型的早熟品种,其熟期比晋麦47号提前2~3 d,增大了复种机会[6]。

3.3   穗粒数、千粒重增大趋势

目前小麦在一定穗数下要提高单产,就必须在增加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优化组合旱地小麦穗部结构,关系到生产水平的高低。长6359、临旱6号是近年来培育大穗型国审品种的材料,产量达到4 990.5~5 520.75 kg/hm2,穗粒数40粒,千粒重40 g以上。旱地小麦育种在穗粒数变幅不大的情况下,增加千粒重也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7]。

3.4   有效穗数趋于稳定的趋势

高分蘖高秆品种由于穗头小、茎秆细,后期易于倒伏,限制了增产潜力。所以现阶段选育分蘖中等的中秆品种,既有群体产量,个体发育又较协调,能实现稳产、丰产的育种目标,同时也与选育矮秆的目标相一致。

3.5   长芒代替顶芒、无芒的趋势

麦芒,给人的视觉感官好一些,广大农民也偏爱有芒的品种,对于高产的无芒品种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小麦的芒分无芒、顶芒和长芒3种,麦芒是每朵小花外稃顶端延长形成的刺状物,与叶片一样,麦芒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其增大了麦穗向大气蒸腾水分的面积,增加了蒸腾能力。芒对水分利用效率非常高,如其表面积虽占整个穗部的50%~70%,但其蒸腾量只是穗部的10%~20%。另外,小麦芒对碳的交换率是整个穗部的40%~80%。麦芒与麦粒的重量呈正相关,对于麦子的灌浆成熟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麦芒的有无和长短与抗病虫害也有关系,因为麦芒较长,不利于害虫飞落, 这样害虫在麦穗上产卵的机会就大为减少;麦芒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防止鸟害。

4   在选育过程中的一个分歧

对于小麦体表蜡质层,现在普遍存在分歧。蜡质层对植物避免害虫为害有作用,植物寄主表皮蜡质层中的酯质能显著促进蚜虫的取食行为。带有蜡质层的品系相对而言要比没有蜡质层的品系保水性要好一些,因而增强了品系的抗旱性,但是因为其植株表面覆盖一层蜡质,使得植株颜色发生了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茎秆变成了灰色[8-9]。在小麦成熟期,反而影响了落黄,因此对于是否选择带有蜡质层的品种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参考文献:

[ 1 ] 张俊灵,孙美荣,闫金龙,等.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进展与育种策略探讨[J].农学学报,2015,5(9):17-21.

[ 2 ] 裴自友,温辉芹,王晋.山西中部小麦育种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s2):13-17.

[ 3 ] 董方红.山西小麦生产现状与技术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8):12-13.

[ 4 ] 李霞,姚先伶,李军.山西省小麦品种区试审定与推广概况[J].种子世界,2006(12):6-8.

[ 5 ] 裴磊,刘新月,卫云宗,等.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1号选育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8):819-821,832.

[ 6 ] 裴磊,刘新月,卫云宗,等.临旱6号小麦品种的选育及推广[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6):49-51.

[ 7 ] 裴磊,刘新月,刘莉,等.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8号选育研究[J].农学学报,2016,6(11):14-18.

[ 8 ] 顾俊,王飞,张鹏,等.植物叶表皮蜡质的生物学功能[J].江苏农业学报,2007,23(2):144-148.

[ 9 ] 许发喜,刘翠芳,邹杰,等.植物角质层对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30(8):126-130.

(收稿日期:2019-10-14)

猜你喜欢

旱地研究进展小麦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旱地出芦笋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