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精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1型糖尿病的有效性研究

2019-10-21胡显洁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甘精低血糖发生率

胡显洁

【摘  要】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T1DM患者,分组方法选用随机抽签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在22:00给药治疗,40例观察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在18:00给药治疗,观察FBG、2hPG 及低血糖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FBG、2hPG水平更有优势,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通过实施甘精胰岛素在18:00给药治疗T1DM患者的疗效更好,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1型糖尿病;不同给药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088-01

前言

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临床表现多为体重下降、身体乏力及视力下降等症状,发病人群相比其中糖尿病类型所占比率较低[1]。由于T1DM患者体内不能正常对腺素进行分泌胰岛素,长期需使用胰岛素治疗,以此减少靶器官功能造成的损伤,避免T1DM患者血糖升高。本文为研究甘精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有效性,特此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选取的80例T1DM患者进行分组探究,见下文。

1 资料、方法

1.1病例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本院80例接受22:00给药、18:00给药治疗的T1DM患者(病例搜集时间: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按照随机抽签法平分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观察组。

对照组男VS女=25例VS15例;年龄区间(15-35)岁,平均年龄为(21.78±3.64)岁。

观察组男VS女=24例VS16例;年龄区间(14-35)岁,平均年龄为(21.35±3.48)岁。

对比2组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可对比研究,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本院检查确诊为1型糖尿病;经本院研究会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心肝肾等严重器官损伤者;合并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者。

1.3方法

入院后,2组T1DM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饮食、运动等),根据具体病情、病例资料为2组患者制定个性化食谱,进餐时间均为早餐7点,午餐11点,晚餐17点,饮食中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治疗期间均需实施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R,对大腿皮下、腹部和三角肌等部位轮换注射,并根据血糖水平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甘精胰岛素:0.09-0.22U/(kg·d),平均剂量为(0.17±0.22)U/(kg·d),诺和灵R:0.68-1.21U/(kg·d),平均剂量为(0.82±0.09)U/(kg·d)。其中观察组T1DM患者甘精胰岛素给药时间控制在18:00,对照组T1DM患者甘精胰岛素给药时间控制在22:00。持续治疗3个月。

1.4观察指标

以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 )及低血糖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考察T1DM患者选择甘精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治疗的有效性。其中2hPG包含早餐、午餐和晚餐2hPG变化情况,低血糖判断标准:血糖水平在2.9-3.9mmol/L为轻度,血糖水平在2.0-2.8mmol/L为中度,血糖水平在2.0mmol/L以下为重度。

1.5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患者的FBG、2hPG 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测算。核算软件的版本为:SPSS22.0;检验方式是:t检验和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FBG、2hPG水平表达形式:“均数±标准差”;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表达形式:“%”;P<0.05时,说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FBG、2hPG 水平

由表1可知,观察组治疗后FBG、2hPG (早餐、午餐和晚餐2hPG)水平相比对照组要低,P<0.05。

2.2 评价低血糖发生率

由表2可知,观察组相比對照组低血糖发生率要低,P<0.05。

3 讨论

T1DM患者体内缺乏胰岛素,胰岛功能减弱,甚至少数出现衰竭现象,导致血糖无法调节,引起短时间内血糖水平出现波动[2]。为有效控制 T1DM患者体内血糖水平及减少并发症情况,临床采取甘精胰岛素实施补充治疗。甘精胰岛素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且控制时间较长[3]。但该药物可使T1DM患者体内胰岛素发生结构变化,为保证控制血糖期间达到平稳性,本研究旨在18:00和22:00不同时间点给药时间对T1DM患者进行治疗,为临床提供依据。

结果显示,观察组T1DM患者FBG水平、早餐、午餐和晚餐2hPG水平比对照组控制更好,P<0.05;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说明,不同给药时间治疗T1DM患者的临床效果不同,在18:00给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22:00给药治疗。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在18:00给药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有效性明确,有效控制FBG、2hPG 水平,避免发生低血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紫辉,张慧霞,项宗尚,等.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对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6,37(5):646-650.

[2]   方六一,倪学健,狄红杰,等.胰岛素分泌功能短暂恢复的爆发性1型糖尿病一例[J].江苏医药,2016,42(4):486-487.

[3]   张婷婷,杨彦,康姚洁,等.门冬胰岛素50治疗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初步疗效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6):732-735.

猜你喜欢

甘精低血糖发生率
比较观察联用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格华止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