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2019-10-21杨成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杨成

【摘  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三组:甲组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乙组患者接受阿德福韦治疗、丙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后的结果显示,丙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指标明显下降且低于甲组和乙组(P<0.05),丙组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高于甲组和乙组(P<0.05),三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效果良好。

【关键词】核苷类药物;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036-01

乙肝是最为常见的肝脏传染性疾病,乙肝后肝硬化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有很多文献表明,将核苷类药物应用于乙肝的治疗中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我院结合临床经验展开了相关研究,具体情况如下文叙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共150例资料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随机平均分为三组。甲组: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5±10.3)岁,平均病程(15.3±6.2)年;乙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2±10.6)岁,平均病程(15.8±6.5)年;丙组: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4±11.4)岁,平均病程(15.4±6.7)年。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过统计学对比均为P>0.05,可比。

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标准,肝功能异常,处于失代偿期肝硬化阶段,合并腹水、胸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病症;排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心、肾器官损伤、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相应的治疗方案表示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

患者接受乙肝后肝硬化常规内科治疗,包括降酶治疗、护肝治疗、利胆治疗等。甲组患者服用贺普丁 拉米夫定片治疗(生产企业: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581),每天用药量为100mg;乙组患者服用阿甘定 阿德福韦治疗(生产企业: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198),每天用药剂量为10mg;丙组患者服用博路定 恩替卡韦治疗(生产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产品编号:C14202007047),用药量为每天0.5mg。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三组患者的氧核糖核酸指标(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转阴率(HBeAg),比较三组患者发生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相关指标检测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清标本,HBV-DNA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法完成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数据软件包SPSS19.0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达,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用()表达,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HBV-DNA载量相近(P>0.05),治疗12个月之后,三组患者指标均较之前明显下降(P<0.05),丙组患者指标低于甲、乙两组(P<0.05),数据如下表1:

3 讨论

乙肝后肝硬化病情严重,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尽可能的降低其他并发症的风险,降低病死率[1]。本组研究中的三组患者均使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治疗,核苷类药物进入人体后可经磷酸化转变为三磷酸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病毒聚合酶的逆转录酶活性具有靶向抑制作用[2]。

文中三组患者均为口服用药,治疗方便,见效快。从治疗效果中可以看出,患者虽然出现了眩晕等不良反应,但是都比较轻微,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本文对150例患者展开了为其12个月的用药跟踪,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V-DNA载量均明显下降,但是丙组患者下降的效果更加明显,并且丙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HBeAg转阴率也高于其他两组,文献指出,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后患者会产生耐药性,而阿德福韦起效的速度缓慢[3-4],这也解释了本次研究的治疗结果。恩替卡韦能够迅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在疗效上更加突出。

结合文献,不难发现核苷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治疗乙肝的首选药物,但它并不能彻底清除细胞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所以患者必须长期服用药物,抑制病毒复制[5]。本次研究跟踪时间较短,所以并没有严重并发症,在今后需展开更加深入、长期的研究,更好的明确核苷类药物治疗该疾病的安全性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接受核苷类药物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恩替卡韦治疗效果好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丽敏.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5):127-128.

[2]   魏小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19,16(01):96-97.

[3]   刘起赟.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26):10-12.

[4]   欧阳勇文,崔西玉,李兆滔,黄辉文.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取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价[J].北方药学,2018,15(05):118-119.

[5]   杨军,魏敏,李艳芳.两种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河北醫学,2017,23(03):442-445.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