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2019-10-21

科教新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钱三强原子核于敏

1月16日,于敏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93岁。此时,距离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成为名字第一个被念出的改革先锋、“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刚过去一个月。

常有人把于敏称为“氢弹之父 ”,他自己一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常说,核武器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至于他自己,在氢弹的理论设计中是“学术领导人之一”。

曾在氢弹预研时与于敏并肩战斗的何祚庥院士认为,于敏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氢弹构型最主要的发明者。

1926年,于敏生于天津一个小职员家庭,从小爱问为什么。进入北大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新中国成立两年后,于敏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于敏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连妻子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1965年,于敏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9月,他带领小分队赶往华东计算机研究所。为了尽快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废寝忘食。其中的“百日会战”令人难以忘怀。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在他的组织和部署下,氢弹理论得以突破。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用了2年8个月。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率领团队又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突破关键技术,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成功背后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他身体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上去。热试验前,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已是头冒冷汗,脸色苍白,气喘吁吁。大家见他这样,赶紧让他就地躺下,给他喂水。過了很长时间,他才慢慢地恢复过来。

因为工作保密,几十年来,于敏经常“失踪”很久。儿子于辛曾回忆,父亲很忙,偶尔回家,经常带着一个困惑、疑惑的表情,好像总是在思考。“我想跟他玩儿,他经常也不带我玩儿。”

综合光明日报、新华网等

猜你喜欢

钱三强原子核于敏
于敏与邓稼先的生死之交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三强的遗憾
“国产的土专家一号”
回答问题有“三不”
于敏的“暗语”
再分给你看!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走出半衰期的认识误区
原子、同位素、原子能、射线和示踪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