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9-10-21韩全红
韩全红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学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反思性学习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学生过程中将数学知识进行串联,相互验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与之相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薄弱,则会影响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对于小学生而言,独立思考能力是核心素质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学生在强烈的探究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支持下进行独立思考,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数学理论知识的提出、例题分析以及习题训练构成了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缺少创新的数学课堂氛围十分严肃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养成。
2.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薄弱。由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干预和指导力度较强,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发挥出来,逐渐对教师形成了过度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1]。
3.学生缺少良好的自制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小学生的性格不够稳定,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从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状况,缺少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1.充分地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工作中永恒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当下,教师应该积极地利用教学手段,充分的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2]。例如,针对“3 的乘法口诀”,教师可以拿出3件衣服,3 条裤子作为道具,使学生了解乘法口诀的秘密。“同学们,请问这3件衣服和裤子有几种搭配法呢?”抛出问题使学生自行进行探究。通过学生们的探究与思考,掌握了1件衣服有3种搭配法,那3件衣服便一共有9种搭配法。通过学生们的探究,使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切实地感受到为什么3×3 =9。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同时,彰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发学生探究
情境创设教学手段非常适合小学教学工作。由于小学生更加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教师可以积极地创建一个相对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切实地融入氛围中。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展开探究。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 “混合运算”时,教师便可以设置一个有趣的情境。“班级组织同学们去游乐园,25 个同学参加,预计一共收了2000 元。實际乘车每人用了 15 元,吃饭每人用了 10 元,门票每人花费了 25 元,那么预收的钱够用吗?”通过创设去游乐园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场景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升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例如:在学习 “平行与相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斑马线”“铁轨”“操场跑道”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照片中的直线,位置存在什么关系呢?”“照片上面的直线都没有相互交叉。”通过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出:“在同一平面中,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在生活具象中学习知识,并将知识回归于生活,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发展思维和逻辑思维。
3.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能使学生在小组内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与同学的讨论交流,能激发出学生更多的灵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能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地进行弥补,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为学习小组出示组合体,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看到什么形状,然后在让学生摆一摆,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通过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
4.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当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加强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简单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从而使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轻松的学习数学知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4]。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各种长方形物体和正方形物体,并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发言,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经过思考,能简单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小学数学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合理地设置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荷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华夏教师,2019(09):49.
[2] 彭艳琴,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151.
[3] 李金环,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华夏教师,2018(32):11-12.
[4] 孟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