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整体沟通联系

2019-10-21申晓娟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甲队思路分数

申晓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6-0121-01

分数“工程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以整数“工程问题”为知识基础由于它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本文试从“整体着眼,沟通联系”人手谈几点做法。

1.设悬念激发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大,求知欲强,对矛盾的问题特别感兴趣。在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往往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分数“工程问题”例5时,先设计如下准备题:

①修一条600米长的公路,由甲工程队独修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独修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让学生先思考,然后把:“600米改为“1200米”,其余条件不变,成为准备题②,再让学生练习后设问题,上面两道题工作量不同,但结果相同,这是不是偶然的巧合呢?这时就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紧接着把公路全长又改为“1800米成为准备题③,又让学生试算,计算结果还是样,这是为什么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的思维再次处于悬念矛盾之中时,把“修一条长1800米的公路”改为“一项工程”,这道题又怎样解答呢?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探索的问题,自然地引人新课,使学生为学习分数“工程问题”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把握结构,运用迁移

这里的“结构”是指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知识是有严密组织的知识系统,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識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扩展。学生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已有的认知结构都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分数“工程问题”,由于它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工程问题”的结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相同,所以在引人新课后,应从结构和解题思路上把例题与准备题联系起来,利用知识的迁移規律进行新课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3.精心设问,引导探索

教是为了学,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如,可设计如下的思考题先让学生自学:①一项工程用什么来表示与整数“工程问题”有什么不同?②120,130各表示什么?③(120+130)表示什么?④1÷(120+130)列式的根据是什么?自学后引导学生根据这四道思考题探索分数“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解题关键是什么?这对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起了导向作用。

4.运用对比,区别异同

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教学时,把算式“1÷(120+130)”与“1800÷(180020+180030)”[准备题3]进行对比,发现:①从结构上看,工作总量不同,一个是告诉具体数量“1800”。一个是用单位“1”表示;②根据“1800÷(180020+18001800)=1÷(120+130)的关系,说明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而揭示整数“工程问题”分数“工程同题”之间的联系,就是求合做的工作时间与具体的工作总量是无关的,三道准备题的计算与例题相同,因此,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③从数量关系上看,都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合做工作时间”。通过一两个算式的对比,不仅使学生进步掌握分教“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及解题思路,而且提高了学生解答这类三用题的能力。

5.拓宽思路,列方程解

小学教学是为中学继续学习打基础的。面小学生习惯于用算方法求解问题,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中学数学问题,往往会碰到很多困难。为了与中学教学相衔接,教者除了让学生用算术法警容问题外,还应让学生想一想问题的方程解法,拓宽解题的思。如教完分数“工程问题”的算术解法后,让学生试用方程解答:安河队合修需要X天完成任务,列式为(120+130)X=1或120X+130X=1,这样在小学阶段展示方程解的新天地,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更加灵话,特别是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方程解,能使问题化难为易,更能体现方程解的优越性。

6.一题多变,纵向延伸

在教学中,往往一道例题的教学不能完全解央习题中的同题完成教学任务。而新课教学后采用一题多变的教法,既能改统的“一道一例”的教学习惯,又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化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条公路自己队单独修要8天完成,由乙队单独修要10天完成,由丙队单独要12天完成。三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练习后把问题作如下变化:

①三队合修,几天修完这条公路的120?

②甲、乙、丙三队合修,几天后还剩下这条公路的14?

③先由甲队独修3天后,剩下的由乙、丙两队合修还要几天完成任务?

④先由乙、丙两队合修2天后,剩下的由甲队继续修还要几天完成任务?

⑤由三队合修2天后,还剩下1800米,这条公路有多少米?这样由视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沟通了知正间的纵向联系,通过一题多变,较复杂的分数“工程问题”内容基本上都覆盖到了。

7.题组训练,横向扩展

教学分数“工程问题”后,在课堂练习时还可以变换题目编或题组进行训练。编成的题组如下:

①一项工程,由甲独做要10天,由乙独做要15天。两队合做要几天?

②从甲站到乙站,快车要行10小时慢车要行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几小时相遇?

③一批布,做上衣可做10件,做裤子可做15条,这批布可做几套衣服?

④一块地由甲队耕种要10小时,由乙队耕种要15小时,现由两队合耕:完成任务时,甲队比乙队多耕种了24公亩,这块地有多少公亩?

这样就使学生进一步深刻而完整地理解、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并与其它类型的应用题沟通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猜你喜欢

甲队思路分数
下一个字母
是甲队的吗
一类应用题的由繁到简的解法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我的思路我做主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把球灌进自家篮筐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